第319章 欲捕鱼、先织网

    第319章 欲捕鱼、先织网 (第2/3页)

碰运气!

    于是,这才有了他在锕系元素上的总结性发现,进而想要推广到整个元素周期表。

    说起来,其实这种程序的新算法非常简单,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各系元素中的电子排列来预测哪种元素可以与氢协同构建理想的晶格,从而产生强烈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

    所谓的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是指电子与晶格振动之间的相互作用。

    由于固体中的电子受到组成点阵的正离子对它的作用,而又由于离子并非静止,它们总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着,因此,它们对电子的作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静止在平衡位置(即点阵阵点)上的离子造成的周期性电场。

    周期场除了使电子的能谱形成能带以外,并不造成对于电子的散射,即在周期场中运动的电子的能量、动量(准动量)不变。

    另一部分是振动所造成的相对于周期性电场的偏离的影响,由于这是离子运动的效果,所以是随时间变化的,而离子的振动可分解为各种频率、波矢和偏振的简正模,各个简正模的振动态都是量子化的,点阵的振动可以用各种频率、波矢和偏振的声子来描写。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指的就是这种点阵振动和电子的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引起许多的物理效应。

    譬如说,金属的电阻随温度而变化的原因,就在于各种频率的声子密度依赖于温度,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会引起电子能量有所修正,相当于修改了能带电子的有效质,离子晶体中存在原胞中离子相对位移形成光学格波,其中纵向光学格波具有极化电场,它与能带电子相互作用形成极化子。

    金属和合金在低温下出现超导电性,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其实,早在1950年,欧洲的两个实验室就有所发现:汞的同位素超导临界温度与该同位素质量的平方根成反比!而这种同位素效应,便预示了电子–晶格振动是超导现象的因由!

    原理看起来非常简单,而且,谁都知道,这里面很有可能就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规律。

    然而,想要借用现实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发现这种固定的程序规律,即便有超过上千人一起努力,再经过2、30年的实验数据积累,恐怕也不一定能够发现。

    这也是常温超导材料的突破如此困难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刘峰,能够在掌控微观世界的条件下,尝试进行成千上万次的模拟实验,才能看到这种‘简单的程序’。以一己之力,堪比一国,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

    然而,这一次刘峰的目的,已经不只是简单的证明锕系元素与氢元素之间的晶格程序规律了,而是整个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晶格规律!

    这里面涉及到的材料知识和实验数据积累,完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甚至不比超级对撞机动辄以TB为单位的实验数据来得要少!

    因此,这些天来,刘峰几乎就没有怎么出过寝室的大门,一直把自己关在研究所分配的寝室里,对着电脑里面查询到的资料、以及自己脑海里模拟出来的那些庞大数据,绞尽脑汁地设计实验。

    为了能够实现这项‘伟大的目标’,找到里面的必然规律,他不得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成千上万次的在自己的脑子里模拟实验,并且在此基础上构思现实中可行的实验思路。

    促使他如此专注的理由,当然还是材料研究所实验室的权限问题。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守着如此一大块‘金矿’,要是不将其‘一网打尽’,再从这里面搞出点东西下来,他实在是连觉都睡不安稳。

    至于用一座金矿来形容这三个月他在实验室的权限,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甚至低估了它的价值。

    一座国家级别的材料研究所,先不说里面到底有多少最先进的材料研究设备这些硬件设施,只说软件设施,譬如说他可以调动的人手,查阅到的那些有关材料研究的非公开保密资料,就不是之前的刘峰可以想象的!

    早在20多年前,国家863计划开始的时候,为了聚集材料研究的规模效应,实现厚积薄发的研发效果,材料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就将国内绝大部分的材料研究资料,汇总到了研究所的旗下。

    这里面,不仅保存着最新一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