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文章中隐和秀的艺术

    正文 第四十章 文章中隐和秀的艺术 (第2/3页)

刻爱不释手,而且像长夜独行,星星点灯。

    再看“秀”的特色,如同碧波中泛起的浪花,又像山峦间凸显的奇峰。究其形象景观,婉如纤手丽曲,不但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感受相得益彰;犹若远山岚光,恰似靓女粉黛,风雅足以相映成趣,衬托堪称蓬荜生辉。然而,自古至今,在艺术情怀方面,歌唱山岚巍峨,贵在自然造化成就,而夸赞天生丽质,事因浓妆淡抹皆宜。所以,凡艺术作品中突出的“秀”,必在于自然而然,最避讳雕琢痕迹,更不屑弄巧成拙。

    古今艺术佳作,凡擅长营心臆造的作者,惯常将意味深长的情怀志气,刻意隐藏在字里行间,却把匠心独运的点睛之笔,着墨在耀眼夺目地方。他们中间,曾有多少人为了追求这样一种奇异效果,呕心沥血,兀兀穷年;他们努力追求,一方面将奇思妙想引而不发,使得普通读者迷惑不解,而另一方面又锋芒毕露,足令赏识者拍案叫绝。与此同时,那些精于沉思默想的读者,还可以于吟咏弦外之音,每每心旷神怡;那些钻研犀利言辞的看客,还能够在品味奇词妙语之际,常常叹为观止。因此,纵观“隐秀”中的优秀作品,他们仿佛织锦中云蒸霞蔚一样的巧夺天工,更像是玉石雕琢花卉瓜果一般的匠心独运。所以,凡文章篇籍中间,若没有了“隐”的艺术特色,等同于虽被称为“宿儒”,但学识不够扎实者,一旦遇到诘问,即刻理屈词穷,洋相百出;若缺乏“秀”的鲜明特征,恰似自称拥有“宝藏”,但里面却没有金玉珠宝,一旦需要展出示人,必定窘迫困顿,尴尬滑稽。据此而论,文章中的“隐”和“秀”,貌似一般事关字词语义的多寡,实质反映的却是文思才学的高低啊。

    如果稽查例举以往具备“隐”与“秀”的文学佳作,在前者“隐”的情形中,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和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均是充满着哀怨深沉,并且兼用比兴;又如曹植《野田黄雀行》和刘桢《赠从弟》,一样刚健迥劲,同样内含讽谏;再有嵇康《赠秀才入军》与阮籍《咏怀》的系列,不但境界恬淡,而且玄妙自恃;还有陆机的诗文,则一贯心思隐忍缜密,而陶渊明的言辞,通常文采简洁意深。至于后者“秀”的代表,使用具体例句说明:像“常恐秋节至,凉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