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文章中隐和秀的艺术

    正文 第四十章 文章中隐和秀的艺术 (第3/3页)

夺炎热。”(传为汉成帝时班婕妤《怨歌行》)表达了贵妇担忧失宠的心声;而“临河濯长缨,念子怅悠悠。”(传为西汉李陵《与苏武诗》)展现了大丈夫壮志未酬的忧郁;再有,“东西安所之,徘徊以旁皇。”(见于乐府古辞《伤歌行》)表现出独守闺房的无所适从;另外,“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见于西晋诗人王讚《杂诗》)展示了秋冬时节游子归心似箭的伤感和急切,等等。

    时值于今,文海浩瀚,悉数其中名篇佳作,却不满十分之一。而在以往名篇佳作中间,若堪称经典的字词文句,亦不过百分之二。所以说,凡经典字词的产生,于创作之中,必定是情思臆想的浑然天成,绝非雕琢打磨的刻意产物。既然如此,那么在他们中间,虽然有的确实寓意深刻,却往往显得晦涩难懂,因而不能归属于艺术性“隐”的范畴;同样,有的明显属于刻意性的雕词琢句,尽管可能惊世骇俗,但依然不能算是文艺性“秀”的同类。所谓浑然天成的美妙,如同春天花草,不但绽放着姹紫嫣红的光彩,而且散发出来的自然幽香;而文章“隐、秀”的绚烂光泽,恰似染色织锦,既要挥洒着五彩斑斓的鲜艳,还要看不到人工编制的经纬丝线。看世间的草木繁花,因为明暗相间、色彩差异,从而表现出来逐个植物的个性峥嵘;再瞧艺术中名作佳篇,由于隐秀相伴、精彩纷呈,得以诠释纷繁人间的才华璀璨。

    总而言之:无论多么深刻奥妙的思想胸怀,都需要依赖语言文字的表达、传递和交流。在文学艺术中,所谓“隐”“秀”的创作手法,就是不仅要懂得意犹未尽的含蓄意义,更需要知道画龙点睛的突出价值。无论作者,还是读者,若懂得了意犹未尽的“隐”,亦同明白了64卦《易经》的道理。其中,不仅有每一个卦象六爻的本身含义,尚且包含着逐个爻变互卦等律动内容。至于想知道类似画龙点睛的“秀”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任何人纵然有千言万语,若必须归结成一句话时,如何才能使用“鲜明、巧妙、精准”的字句,将其表达出来罢了。

    因此上说,艺术创作须谋篇,隐秀成败亦关键;含蓄禁忌猜哑谜,突出避讳喊誓言。匠心独运如天成,鬼斧神工若自然;彪炳文章千古事,恰似妙手偶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