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杂文的内涵

    正文 第十四章 杂文的内涵 (第3/3页)

是说,就像是整场音乐会,满耳灌输的全是靡靡之音,只是在结束时才出现了几个高雅音符!你说它是高雅呢?还是粗俗哩?另外,在上面例举中,唯有崔瑗的《七苏》,引述的都是圣贤故事,宣教的全是儒家之道,尽管文辞不很突出,但立意十分正经卓越吧。

    紧随杨子云《连珠》文之后,模仿类似文体的作品,也开始层出不穷。例如东汉的杜笃(公元?-78年字季雅京兆杜陵人学者)、贾逵(公元174-228年字梁道本名衢河东襄陵人汉末三国时名臣)之辈,刘珍(公元?-约126年又名刘宝字秋孙或秘孙南阳郡蔡阳县人史学家)、潘勖(公元?-215年初名芝字元茂中牟人)之流,他们杜撰的连珠文,本意是想把字词文意连贯的如同晶莹珍珠,反而连接成了一串串死鱼眼球;如果临摹效仿落得这样一种水平程度,又与邯郸学步和东施效颦,有什么两样呢?在这期间,只有陆机的《演连珠》数十篇,绞尽脑汁,集思广益,颇有义理新颖之处,但其断章组词,也过于冗长臃肿了!难道这种“连珠”文体,真的像《列仙传》朱仲卖的珍珠一样,越大越多越值钱吗?其实不然,文章如果既要短小还能周全,就必须貌似悠闲自得的信手拈来,仿佛是不经意间的出口成章,且还能令人回味无穷,并经得起品咂琢磨,还要值得思虑再三。所以说,像这样一种文体之所以金贵精妙,就在于“义明词净、事圆音泽”,如同一颗颗依次落地的晶莹珍珠,不仅是掷地有声和光彩照人,而且还要奔腾跳跃,并且旋转不停,真格的令人赏心悦耳和目不转睛……这才是连珠文的精神所在。

    追溯汉代以来,凡归属于杂文里面的文章类别名称,一直杂乱无章。他们有的叫“典、诰、誓、问”;有的叫“览、略、篇、章”;还有的叫“曲、操、弄、引”,甚至有的叫“吟、讽、谣、咏”等等。其实,将这些种类概括在一起,确实都可以定义为杂文。但是,分析每一名称又有相互对应的内容意义,这恰恰说明他们都有各自的类别归属。所以,关于物以类聚之中还有交叉连带关系等事项,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讨论了。

    总而言之:何为圣贤?怎成学霸?饱学极致,无坚不摧。负文挥墨,点石成金。腥嗅愈烈,蝇蛆愈紧。古之追逐,群星璀璨;今之粉丝,一锅稀烂。怎可堪东施效颦,恶心了不敢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