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三章 文章中的声律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正文 第三十三章 文章中的声律 (第1/3页)

    正本清源,追溯文章篇籍中一般字词文句的声律和音调,最初完全出自人类各自不同的说话动静,即言语声音。

    在人类声音中,之所以出现了后来被称作

    “宫、商、角、徵、羽”的音节区分和韵律差别,主要因为人体本身的骨肉气血特性造成的。

    古代人类,尤其是圣贤帝王,他们根据人类可以听到声音的不同节律声调,逐步创建并发展成为可以抒发胸怀并愉悦感官的音乐、歌声、诗赋、辞章等。

    由此可知,现今世界,一切相关音乐的节律、规制或界定,以及由此而成型的音乐器具或文艺作品,例如乐器、乐谱、诗歌、篇籍等,都离不开人类原始语言的相互影响,这其中并且遵循人性对于不同音域的喜好或厌恶。

    所以说,语言不只是书写文章的能力关键,也是传达情志的技巧本源。

    然而,单从语言表面上看,所谓声音的高低粗细及其节律的抑扬顿挫,都不过仅是两片嘴唇一张一合而已。

    所以自古代以来,凡传授或学习唱歌时,首先要考察学唱者具体音域高低的状况,然后再教导他们如何才能掌握

    “音准节拍”的练习办法,也就是音乐领域的

    “练声”。一般不情况下判断一个人音域的高低范围,通常是指一个人,当处于或急或缓地极力发声时,所能够达到的声音极限程度。

    中国古代,在

    “宫、商、角、徵、羽”五音分类法则中,

    “宫、商”的特征是声音高挑,

    “徵、羽”是缓下,而

    “角”则急缓居中。另外,在发出这五种不同音调,并在他们之间音节转换时,还都伴随着咽喉、舌头、嘴唇等不同变化。

    尽管用文字确凿描述五音的区别非常困难,但若用乐器校准五音之间区别,不仅即刻清晰可辩,甚至如同泾渭分明吧。

    因此现如今,凡人们操琴弹弦时,如果乐器的音调不准,都必须要重新调弦定音,这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常识、习惯和规律了。

    然而,反观在文学作品中,即便存在韵律节奏的失调无序,却经常不容易被发现,也难以改弦更张。

    毋庸置疑,一般情况下,只要钟罄琴弦的音准律调,在配置调试上,达到了精确程度,那么音乐家按照曲目所弹奏的音乐旋律,必定和谐而美妙。

    但是,具体到作者文章中间,尽管文字也是发自内在的心声,反而即便失去了和谐韵律,却经常不容易被人们即刻察觉出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究其根本原因,应属于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和客观道理吧,即外在明显的东西,因为容易察觉,也容易更改修正,而那些被外在主要事实掩盖之下的内在悖理,除了容易被人们忽视外,有的也就不容易及时更正。

    例如琴瑟弦乐一旦音律失调,不仅容易察觉,而且随时调整,即刻便会纠正过来。

    然而,文章中韵律紊乱,原因在于口头言语声音与内心志气情怀相互纷扰,不仅是即兴创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