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辩章分句的文学意义

    正文 第三十四章 辩章分句的文学意义 (第3/3页)

文,以及所有文章篇籍在阅读中的音律问题;也就是因为顾忌音韵声律的影响,作者刻意增减或选择字句多少等,旨在谋求句读章节或整体篇籍,不但能够和谐押韵,更主要是读来朗朗上口,并且听的畅快淋漓。像这种文化现象,已经由来已久,自汉晋以来愈演愈烈。例如贾谊和枚乘的辞赋,偏好两韵一换;而刘歆和桓谭的作品,则是一韵到底,这都属于因人而异罢了。从前曹操论赋,不满于同韵重复,热衷于替代变化。陆云也说,在四言句式中,还是四句一换韵为佳。在这一点上,陆云和枚乘、贾谊意见相同。究其原因,通常两韵一换,吟咏略感急促;如果一韵到底,读诵颇感疲劳。所以,机敏精道的作家,不仅长于神思亨通,而且善于折中韵律,目的是避免在这种形式问题上出现大的瑕疵纰漏。

    以往的诗人,像《诗经》中者,喜欢多把“兮”字放在句末,而在《楚辞》中,则是把“兮”置于句末韵脚之外了。因此,“兮”作为句子成分,一般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借以延缓语气而已。然而,论说“兮”的使用,最早见于舜帝的《南风歌》中,但曹操就特别讨厌用“兮”字,或许他认为这种语气助词对于作品内容没有任何益处吧。至于“夫、惟、盖、故”等,作为句子开头的发语词,而“之、而、于、以”等,作为句子中间常用插入语,以及“乎、哉、矣、也”等,更经常用于句末。诸如此类的事实,即所谓虚词的一些用法,其本身似乎没有具体意义,但在具体文句章节中实际起到的作用,却并非都是可有可无。正因为如此,有一些精明巧智的作者,特别擅长灵活运用虚词,或借此将若干字词或一些句子十分巧妙地构成了和谐整体。所以说,类似上述一些没有具体内涵的虚词,尚且在言语写作中不可小觑,那么像文学作品中至关重要的句读章节,又怎能掉以轻心呢?

    总而言之:言语文章天下事,赏心悦目需用心。断章取义有法度,集句成篇无定规。音韵声律添姿色,句读虚实壮风骨。字词义理忌单调,斟辞酌句赖主旨。音韵辞义辩句读,光彩夺目览篇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