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画地为牢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六章.画地为牢 (第1/3页)

    残阳似血,云霞悄然侵蚀着落日的肌体,一缕缕缠绕着这一轮欲离的日,它们虚无缥缈地浮动,企图以自己薄弱的身躯掩饰这片似有些落寞的壮美。在时间的簇拥下,一步步迎来这场盛大的死亡。

    浅橙色的光芒穿过玻璃射进来洒在办公桌上,黎木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夕阳余晖下的景象,忽然想起不知在哪儿读过的诗句:这金乌的一生都是沉默无言的,只有当它垂暮苍穹时,才折射出末世的光辉,以致让人在惊叹它的壮观之间,弥散了那道沧桑的痕迹。

    “银座商厦”初建时,撤离B市的黎家还没恢复元气,所以选了市郊的一片荒地进行建设。

    等到黎家彻底在S市站稳脚跟,原主将“STONE”从B市搬进来,在S市设立分部时,这里也由原本的荒地变成了繁华的商业街。

    黎木转身凝视着办公室墙上“海纳百川”四个大字,那是原主见办公室实在太过单调,一时技痒,兴之所至,妙手偶得,也就让人裱起来挂在这了。

    整幅作品笔法劲力,笔墨丰厚,结体古朴,布局开张有度,集笔法、墨法、字法、章法于一身,落笔行云流水,书法笔法流畅而不失变化。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情绪,有精神、有意蕴,认真揣摩每个字的笔法皆不尽相同,想来也是个心性坚定之辈,这幅作品在见惯奇珍异宝的黎木眼中虽有微瑕,但瑕不掩瑜,称得上是难得的佳作了。

    “海纳百川”,出自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说要豁达大度、胸怀宽阔,这也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同时,海纳百川还有包罗万象的意思,常常用来形容事物壮阔雄奇,难以形容。

    所以,人们都把那些具有像大海一样广阔胸怀的人看做是可敬的人。

    作为一个企业家,黎木不得不承认原主的眼光极为长远,早早地在母校青木大学设立了“崇明基金会”用以资助品学兼优的贫寒学子,并且许下承诺,如果他们愿意,就可以通过面试来“STONE”工作。

    青木大学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著名的顶尖学府,此举不仅为“STONE”招揽了人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员工的忠诚度。

    男主苏明海正是这项项目的受益者之一,他接受了原主的帮助,借此顺利完成了学业,却没有选择进入“STONE”,而是选择了募集资金,准备自主创业。

    这点很奇怪,身为一个家境贫寒的学子,却放弃一份高薪稳定的工作,而选择了之前从未接触过的领域进行自主创业,且不说前景如何,就是其中所需的资金和隐含的风险也不是刚出校门,连助学贷款都未还清的大学生所能承受的吧。

    他穿来以后,曾调查了男主,意外发现了一些男主费尽心机隐藏的秘密。

    其中一个便是:苏明海此前得助学基金的资格,是窃取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将其据为己有后,加以修改整理得到的。

    而那个被窃取了资料的倒霉蛋此前便已经在实习期进入了“STONE”,并且在毕业后成功转正。

    但是当他去人事部门调取那个倒霉蛋的资料,想着考察考察那人,若是真有才能,在适合的时机给他升升职的时候,却发现他早已在半年前辞职,听说理由好像是家中突遭火灾,需要回去处理他老母亲的丧事。

    结合这两点,黎木有理由猜测男主之所以没有进入“STONE”工作,恐怕是因为他怕有朝一日会东窗事发。

    在他看来“海纳百川”,“纳”的也应该是些良才,男主不进入“STONE”,反倒是件好事。

    这样的人如果留在公司,对公司以后的发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他也明白,“堵”终归不如“疏”,如果在一开始就进行打压,谁知道拥有主角光环的苏明还会有什么奇遇?

    与其打压,还不如掌控。

    于是黎木给了苏明海一笔启动资金作为入股,而苏明海正是借着这笔资金,创立了“明华”,凭着从他人那儿剽窃来的技术接了不少项目,企业做得小有起色,在市场站稳了脚跟,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