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郑侍郎求和

    第十七章:郑侍郎求和 (第2/3页)

最后说道:“万岁爷,您是不知道,到最后,李御史落了面皮,郑侍郎也是肠子都悔青了!”

    听小福子说完,张凌阳不由莞尔一笑,说道:“没想到,这个郑永基竟然如此记仇。”

    而后又道:“不过郑永基如此做法,确实有失朝廷体面,传朕的旨意,礼部左侍郎郑永基、督察院左都御史李广泰二人言行不当,有失朝廷体面,责各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奴才这就去拟旨!”说着,小福子便匆匆跑了出去,甚至比刚才来时还要匆忙。

    “这个小福子……”看着小福子匆忙离去的背影,张凌阳直摇头。

    来到大周朝这么长时间了,张凌阳又如何不知,先帝永康年间大臣压得太监太狠了。

    只要有太监敢于冒头,大臣们就针锋相对的向永康帝进谏,劝永康帝远阉宦。

    而永康帝又一是一代明主,又怎能不知道历朝历代的阉宦之祸呢?

    故而,永康帝自始至终都不信任太监,也不重用太监。

    不要说太监了,即便连锦衣卫,永康帝也是很不信任。

    故而永康年间,东厂和锦衣卫这皇帝的两大利器就彻底成为了摆设。

    而永康年间,弹劾太监最厉害的,非左都御史李广泰无疑。二十四衙门里的不少大太监,都是因为犯了一些小错而被李广泰弹劾,最终落下一个凄惨的下场。

    因此,太监们对李广泰可谓是恨之入骨。

    而今,看到李广泰丢了面皮,又被张凌阳下旨斥责,身为太监中一员的小福子又怎能不兴奋?

    可这一兴奋,便有些得意忘形,让张凌阳瞧了个清清楚楚。

    但张凌阳却并未因此而生气,因为张凌阳心中明白,太监身为皇帝的家奴,如果真的和朝中大臣一团和气,甚至对大臣俯首帖耳,那皇帝可就要忧心了。

    再说郑永基刚刚回到家中不久,就接到了张凌阳斥责的旨意,更加的心烦意乱起来。

    郑永基从传旨的太监口中得知,此番不止自己收到了张凌阳的斥责,李广泰同样也收到了斥责。

    郑永基知道,自己这回可是将李广泰得罪狠了,故而在家中记得团团转,而无丝毫办法。

    其妻沈氏便问何故,郑永基便将今日太和殿之事一一向张氏叙说。

    张氏却不以为意的笑道:“妾身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

    郑永基苦笑不已:“你个妇道人家懂的什么?李广泰那厮可是左都御史,咱们儿子是什么德行你又不是不知道,以后让李广泰抓住了把柄,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