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一章 天朝挽歌
正文 第三十一章 天朝挽歌 (第2/3页)
说领军的蒙古大将是回回人,随即派人与努海取得联系,投降了元军。
张世杰带领敢死队拼死抢到了船只,急忙载着皇帝出海逃亡。
南宋的流亡朝廷又流亡到了广东。他们本来准备逃到雷州。不料,在南海上遇到了猛烈的台风,船舟倾覆,宋端宗掉进大海里差一点就淹死了。
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着宋端宗到占城(今天越南的南部)避难。他自己先去占城考察,结果去而不返,最后逃到暹罗(今天的泰国),最后死在了那里。
宋端宗因为落水染上了病患,不久也病逝了。
众人又推举宋端宗 7岁的弟弟赵昺登基。
赵昺登基以后,左丞相陆秀夫和张世杰护卫着赵昺逃到了崖山,在当地建立了据点,准备继续抗击元军。
崖山矗立在今天广东江门市的崖门镇,北接陆地,东西临水,南端延伸孤立的插入南海,易攻难守。
文天祥在参加与元军谈判的时候被扣留了下来。他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偷偷地逃回江南,召集了一批流落民间南宋的官兵,再次举兵反抗元军。
一时间,流散到江南以至中原各地的官兵群起呼应,声势浩大。
元军急忙召见达来,命令他带领40万大军围剿文天祥的军队。
在广东和江西两省带兵抗元的文天祥由于得不到流亡朝廷的支援,被达来的手下、汉奸张弘范在海丰县的五坡岭俘虏。至此,南宋残余势力在陆地的抗元势力彻底覆灭。
达来立即派人将文天祥押送到了大都。
忽必烈考虑到文天祥在民间的影响力非常巨大,想用招降他的办法来安定人心,先后指派张弘范、南宋原左丞相留梦炎去给文天祥做思想工作,都被他义正词严地赶走了。
最后,忽必烈只好派遣亡国之君赵显去劝曾经的大臣文天祥投降。
昔时互为朝廷的君臣,今日同为异族的阶下囚。文天祥看到年仅8岁的先皇,顿时痛哭流涕,长跪不起,至始至终只说了四个字:“圣驾请回。”
赵显看到这个情形不知道该说什么,呆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1279年的正月, 努海、达来和张弘范率领大批元军对崖山发起了总攻。他们首先攻破了崖门,然后浩浩荡荡地抵达崖山,对南宋的残余势力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面对强敌,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张世杰昼思夜想,寻找破敌的良策。
幕僚向张世杰建议应该抢先占领海湾出口,这样就等于抢占了向西方撤退的路线。
张世杰为了防止立场不稳的士兵逃亡,否决了这个建议。他下令焚烧陆地上的宫殿、房屋和据点,又下令采用连环船的办法,把近千艘军船用大绳连成一字形,排列在海湾里,特意把赵昺的座舟安排在军队的中间。
努海看到南宋残余势力负隅顽抗,于是命令元军用小船载着干草和油脂等易燃物品,点燃以后顺着风向冲入南宋的船队。
南宋军队反应很快,将船的外部涂上了泥巴,还在每条船上横放一根长木,挡开了着火的船只,使元军的火攻失去了效果。
努海见水师火攻不成,立刻命令用水师封锁海湾。达来指挥陆军封锁了南宋军队取得淡水和砍柴的道路。
南宋官兵顶着热带的烈日,吃了十余天的干粮,实在渴得不行了只好喝海水,导致很多的士兵上吐下泻,身体变得十分衰弱。
努海把元军分成四支,在南宋军队的东、南、北三个方向各驻守一支队伍。张弘范则率领一支队伍驻扎在与南宋军营几里远的地方,约定奏响音乐为各路队伍发起总攻的信号。
疲惫不堪的南宋军队听到元军军营里传出来的音乐声,误以为是元军正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