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二章 胡人汉化

    正文 第四十二章 胡人汉化 (第2/3页)

耘,看着老天爷的脸色吃饭。由于地域的偏僻和封闭,这里的撒尔塔人保持了本族的特点,依旧说着夹杂着蒙古语的撒尔塔语,穿戴着长长的外衣袷袢和白色的缠头及五沿的号帽。

    哈西姆一家人居住在河州城的东关。

    他们在大明军队到来之前没有机会逃跑,只好隐藏了真实的身份,拿出一部分珍藏的金银,在河州城里做起了生意,很快成为了一个大户的商人。

    朝廷禁止色目回回人胡姓的命令下来以后,哈西姆召集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选个什么样的汉人姓氏比较好。

    长子朵思说道:“我看汉人人都是取父亲名字的第一个字为姓。我们干脆就跟着阿达姓哈吧?”

    二儿子纳让说道:“咱们的祖宗在大都的牛街住过。我们路过陇西的时候看到那里姓牛的汉人很多,而且我们平常又食用牛羊肉。为了让子孙后代记住这些历史,我觉得还是姓牛比较好。”

    哈西姆觉得纳让说的有道理,于是说道:“我看就姓牛吧。我叫牛西姆。朵思叫牛朵思。纳让就叫牛纳让。如果以后名字也要改成汉名,那么孩子出生以后就请教士选个圣人的名字给安上。这个名字可以在自己家里和亲戚中间使用。对外就使用汉人的姓名,免得生出许多麻烦来。”

    三儿子多罗说道:“阿达,我们撒尔塔人说汉语、姓汉姓、穿汉服,这样会不会导致我们忘本?以后会不会就自动灭亡了?”

    哈西姆说道:“衣服、语言和名字都是外在的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变化多端的,不存在亘古不变。关键是我们要保持家族的坚强和血性,永远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

    生活在拉脊山下、河湟谷底的撒鲁尔人也迎来了一次重大的转折。1370年,积石州的撒鲁尔头人尕勒莽的后裔神宝,面对大明王朝摧枯拉朽之势,如同他的祖先在蒙古大军西征尕勒莽王国的时候识时务地归附大蒙古国一样,激活了遗传在大脑里灵活变通的细胞,毅然宣布脱离从前的宗主大元王朝,全族自愿归附大明王朝,又一次避免了民族灭绝的灾祸,保全了数万名撒鲁尔人的性命。

    3年后,大明朝廷授予神宝为积石州千户所的世袭百户,职衔是昭信校尉管军百户,正式坐在这里确立了土司制度。韩宝是撒鲁尔人历史上的第一任土司。此后,这一官职一直在韩宝的子孙中世袭。

    当时,循化等撒鲁尔人的聚居地归属河州卫的积石千户所。

    神宝遵照朝廷关于改胡姓为汉姓的法令,接受了朝廷赐予的韩姓,自己取名叫韩宝。

    哈桑的后裔胡赛因也跟着头人韩宝改成汉姓,取名为韩胡赛。

    积石州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很少有汉人进入,官府也无暇治理,因此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变化不大。

    撒鲁尔人仍然说着自己民族的语言,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只不过由于和临近的吐蕃人来往密切,语言中增加了一些吐蕃语的词汇,也采纳了一些吐蕃人的生活习性。

    朱元璋借着大明初期的蓝玉案、空印案、胡惟庸案等四大案,清洗了许多的色目回回将官和蒙古将官,除去了心头的一个伤痛和大患。

    朱元璋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从他自己的经历就可以得出结论,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外族的压迫和剥削。

    当年,徐达率领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