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章 东山之巅

    正文 第五十章 东山之巅 (第2/3页)

撒尔塔人来得晚,只剩下这个地方了。这是啥地方?摔死麻雀滚死蛇。山高和尚头,沟深没水流啊。”

    赛德听了父亲的话,无以应答,只好埋头赶路了。

    他们大约走了一个时辰,路过一个叫窝脱的地方。

    多罗问道:“尕娃,你知道窝脱是什么意思吗?”

    赛德老实地回答道:“不知道。阿达,你说吧。”

    多罗说道:“汉人喜欢种地,蒙古人喜欢放羊,都不喜欢经商做买卖。我们撒尔塔人祖祖辈辈都擅长做买卖。当初,祖先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蒙古人专门划出固定的地点让撒尔塔人发挥特长,负责买卖粮食、药材、牲畜、茶叶和毛皮,来满足蒙古人、汉人和吐蕃人的生活需要。河州城就变成了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品集散地了。再往山里走上两个时辰,地名又有变化了。”

    赛德问道:“又有什么变化?”

    多罗回答道:“免古池,阿娄池,托木池,依哈池,阿拉素池,还有诺克土。你知道这些地名是什么意思吗?”

    赛德蛮有把握地说道:“当然知道。这些地名都是我们撒尔塔语。免古池是银匠,阿娄池是编织匠,托木池是铁匠,依哈池是钉碗匠,阿拉素池是皮匠,诺克土是纺织匠。阿达,我说的对不对?”

    多罗说道:“对是对。为啥要叫这个名字?”

    赛德迷茫地摇了摇头。

    多罗说道:“以前,蒙古长官按照工种不同,把西征来的各种撒尔塔匠人安置在不同的地方做工,形成了不同的村落。人们就按照工匠的名字给每个村落取了这些名字。”

    赛德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样啊。”

    多罗说道:“这些村落都在龙家梁和阿娄池梁上,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

    傍晚时分,太阳西斜,天空中飘起了一朵朵红霞,金灿灿的阳光照耀在连绵不断的山梁上,把荒凉干涸的土地粉饰得像天堂一样辉煌和美丽。

    赛德看见前面有一个年轻人正赶着一群山羊往高坡上的村子走去,赶紧追了上去,给他道了色兰,然后问道:“尕娃,前面的村子是不是叫达坂?”

    羊倌回答道:“就是。你们找阿一个(谁)?”

    赛德说道:“阿巴斯爸爸和阿依舍阿姑的后人尤努斯。”

    羊倌笑着说道:“尤努斯是我阿达。你们跟着我走吧。”

    多罗和赛德跟随着尤努斯的儿子走进了达坂村。

    此刻,达坂礼拜大寺的大殿里,年过60岁的尤努斯头上缠着淡黄色的泰斯达尔(缠头巾),身穿下摆长到小腿、边沿绣着花纹的黑色袷袢,脚上穿着漆皮袜子,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吃晚饭。

    尤努斯是礼拜大寺的开学教师,每天要为回教信徒和塔里普(学生)深入浅出地讲解回教的知识。因为他到麦加朝觐过,乡亲们因此都叫他玉努斯阿吉。

    尤努斯透过敞开的大门看见平时最疼爱的小孙子朱玛跑进了院子。

    尤努斯以为朱玛是来叫自己回家吃饭,便慈祥地说道:“朱玛子,家里的晚饭做好了吗?”

    朱玛用稚嫩的声音叫喊道:“阿爷,阿爷,快回家。家里来客人了。”

    尤努斯问道:“哪里来的客人?”

    朱玛回答道:“远路上来的。”

    尤努斯听罢赶紧起身,夹上包在丝巾里的宗教书本,跟着朱玛急急忙忙地向家里走去。

    多罗父子与玉努斯一家人盘腿坐在土炕的毛毯上,一边喝着三炮台茶水,一边讲述各自的情况。

    多罗问道:“听说你们这里开始信仰库布忍耶了?他们从前三番五次地到河州城里传教,都被教民们撵走了。”

    玉努斯点了点头。

    多罗追问道:“到底是什么情况?和我们以前的信仰有什么不同啊?”

    玉努斯打开了话匣子,娓娓道来。

    大约在元末明初的时候,花剌子模帝国故地处于蒙古后裔帖木儿帝国国统治下。一个名叫哈木则的撒尔塔人率领40名回教晒黑古杜卜(即智者、哲人、贤人)来到了河州的东部山区传教。

    他们之所以选择到河州的东山传教,是因为那里位置偏僻,道路不便,生活环境极其恶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