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七章 关中血战
正文 第五十七章 关中血战 (第3/3页)
遣退休回到陕西老家的前任朝廷大员张芾去劝说。
张芾接受慈禧太后的命令前往临潼。
有人提醒他道:“回回人的饭可以吃,回回人的话千万不可信。你老人家可要多带些人啊。”
张芾自以为威望很高,而且又是去劝和,应该没有什么危险,于是只带了临潼知县等几个随从。
马启示在临潼和张芾展开了谈判。
张芾一坐到谈判桌边便要求起义军交出任武和赫明堂。
马启示本来对朝廷派个退休的老头敷衍了事很不满意,如今他居然一张口就索要起义军的领袖。
马启示一怒之下将张芾和随从全部砍头了。
朝廷安抚起义军的计谋由此破产了。
17日至25日,马启示率领愤怒的起义军围攻同州城,但是,连续9个昼夜都没有成功,只好向关中的西部撤退。
29日,起义军兵临西安城下。双方在西安城郊进行了激烈的械斗。起义军攻占了城西的金胜寺,歼灭大批民兵武装,将西安城团团围住。
困守西安的陕西提督孔广顺和3000余名清军更加孤立了。
起义的烽火迅速燃遍了800里关中秦川。起义队伍发展到了20万余人,严重威胁到大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
朝廷急忙命令直隶提督成明率领精锐部队驰援陕西。
成明率领的5000多士兵和河南的民兵在洛水南岸被起义军打败了。
朝廷又命令钦差大臣胜保率军入陕。
胜保集合4万余士兵和民兵,在苏家沟与起义军展开了大战。清军兵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
与此同时,马启示乘胜保的军队在西安集中、东部兵力空虚之机,率领起义军在同州一带发动攻势,生擒了署潼关协副将哈连升,夺取了清军的营地和军械,进逼澄城、合阳、朝邑(今天大荔县东部)等地。
西府的凤翔、岐山、宝鸡三县过去有“回回36坊”之称。这里的回回人积极响应东府的回回起义,围困凤翔城长达16个月之久。
回回起义军自东向西席卷了整个关中平原,声势浩大,人数很快发展到了30多万人。
朝廷以连战皆败的罪名将胜保革职,改授常胜将军、达斡尔人多隆阿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的军务。
多隆阿到达以后,陕西的清军才开始转败为胜。
1863年2月,多隆阿会同胜保等部共2万余人,对起义军的重要据点发动了进攻。
起义军以游击战法不断袭击敌人,派出骑兵截击清军的粮饷运输线。
多隆阿一边筹措粮饷,一边派人到王阁村招抚,成功地实行了离间计,造成了起义军内部的矛盾激化,投降派和抵抗派开始相互攻杀。
多隆阿乘机突袭起义军,一举攻占了重要据点王阁村和羌白镇,下令把两个村的回回人无论男女老幼一概格杀。
5月19日,多隆阿攻占了另一个主要据点仓头镇。
同州地区的回回起义军被迫向西部转移,集中在泾阳、高陵和咸阳一带,与西安地区的起义军并肩战斗。
这时,太平军扶王陈得才从湖北再度入陕。云南回回人蓝朝柱率领的起义军余部也在洋县一带活动。
清军顾此失彼。
马启示率领起义军乘机加紧围攻西安。
甘肃提督马德昭和陕西提督孔广顺率领7000多官兵困守在西安,不敢出城迎战。
多隆阿到达西安,再次实施招抚的伎俩,诱使部分起义军投降,打破了起义军对西安的封锁。
10月初,多隆阿向起义军发起了总攻,很快攻占了高陵县城。随后,他分别派遣陕西提督雷正绾和总兵曹克忠一起共守咸阳,截断起义军的西退之路。他亲自率领主力清军,分两路进攻起义军在西安地区的主要基地苏家沟(今天咸阳市礼泉县)。
多隆阿利用清军的马队把起义军分割开来,各自击败,占领了苏家沟和渭城湾(今天的咸阳市渭城区)两地,然后屠杀了将近两万人的起义军。
起义军领导人马启示、白彦虎和马生彦等率领余部退到邠州(今天的彬县)、凤翔一带。
不久,清军又攻占了凤翔、邠州。
起义军被迫再次撤退,来到了甘肃东部的董志塬。
董志塬包括今天甘肃省的庆阳县、宁县和合水县的一部分,南北长87千米,东西宽36千米,面积2260平方千米,是甘肃东部面积最大而且比较平坦完整的黄土塬,海拔1200米——1450米,有13条较大的河沟呈辐辏状向塬心伸入,将塬面切割成了很多沟壑深达150米——200米的碎块。
从此,陕甘回回起义的中心从陕西转到了甘肃。
陕西的回回起义陷入了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