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6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一章 6 (第1/3页)

    张山追上杨龙菲后询问道:“团长,咱们现在的进军路线好像有点儿问题,这条路我刚才在地图上看了,是条直道,两翼都没有交叉,跟咱们之前和政委他们议定的路线偏离了整整七十度,咱们应该是走错路啦。”

    “没错,是我有意带队伍走这条路的。”杨龙菲面无表情地回答道。

    “什么原因呢?”张山急切地追问道。

    “原因很简单,咱们脚底下踩的这条路,是目前能够直接通往虎首山西面的所有路线中的最近的一条。”

    “虎首山西面?团长,您是要带队去支援二营?”张山顿时恍然大悟。

    “怎么?不行么?难不成这种事儿还需要跟你张副团长请示一下么?”杨龙菲冷笑着问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团长,我是想说咱们就这么没声没响地去增援二营,政委他们还蒙在鼓里,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咱们恐怕没法向政委交代……”张山低声喃喃道。

    “这点你放心,不管出了什么事儿,责任都由我杨龙菲一个人担着,与别人无关……老张,要是我没记错,从你来独立团报到那天算起到现在得有将近七年了吧?”杨龙菲转移话题道。

    “可不嘛,细算下来也有六年多啦,不过那会儿部队还属中央军战斗序列,咱们团的正式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18军第67师25团,我刚到团里时您就是团长。”

    杨龙菲乐了:“门儿清。我知道你老张当时是来我们团执行特殊任务的,听说你在红军时期就已经干到副师长啦,要不是中联局临时把你从作战部队调去搞情报工作,我估计在抗战爆发前你小子怎么着也能混到个师长当当。等到抗战爆发以后,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原先的队伍也开始向下压缩编制,不少当年的师长、副师长都成了现在的旅长、支队长和军分区司令员,最次的也能混个正团级职务干干,可你小子却偏偏给我当起了副手,这么多年下来也只是个副团长。当年十五六岁就敢抄起扁担参加队伍闹革命的红小鬼,混到今天还不如我这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心里多少得有点儿不平衡吧?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我也不瞒你,这些话我一直放在心里,今天趁这个机会我想跟你好好说道说道,就怕以后没这个机会啦……”

    “您千万别这么说,团长。就像您说的那样,我张山自从在老家参加了自卫军,就已经做好了随时可能掉脑袋的打算。您知道我,我是穷苦出身,在我们那儿,谁家的孩子要想念书,一家老小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咱们团炊事班的伙食里,那稠糊糊的野菜汤够清淡了吧?可它放在我们老家那就是宝贝!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咱是穷惯了的人,享不了那份福,这辈子也不想升官发财。说真的,那会儿与其说是参加队伍闹革命,倒不如说成是瞎胡闹。您想呀,那会儿我才十五,正是瞎屁不知的年龄,革命俩字咋写我还不知道呢。那会儿主要是在家里闲的,每天除了下地干活就是吃饭睡觉,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腻歪。我心说这种日子过得有什么劲?也是巧啦,有天我正坐我家院子里吹风呢,结果门外进来俩人,是我几个同乡。他们告诉我说这两天有人在城外拉队伍准备打县城,问我要不要入伙?我当时一个愣没打就答应啦,原本以为参加队伍后能发给咱个家伙啥的,起码得是个汉阳造吧?顶不济也得发杆火铳吧?结果我那俩同乡直接冲我摆摆手说,你以为咱们是国民党的正规军呢?咱这是新成立的队伍,要入伙得自带家伙,等攻进城以后要啥有啥。我当时就犯起难来啦,心说这家里面光秃秃的,有啥可带的?您猜我那俩同乡咋说?我那俩同乡说,你他妈死脑筋啊?要真想找的话,啥找不到?菜刀、斧头、耙子都行,实在不成就把你家熬汤用的大铁勺带上,怎么着也有那么个意思。后来我一咬牙,抄起墙边的那根扁担就跟我那俩同乡奔了西张店。我记得我当时的上级姓徐,他一见我就拍拍我的肩膀问我,小兄弟,怎么这么点儿年纪就来参加自卫军啦?我当时也不知道咋啦,直接问了他一句,说长官,俺现在也算是投奔队伍啦,能不能给发点儿军粮?咱好给家里的爹娘送去,俺爹娘下顿饭还没着落呢。当时那个姓徐的长官一听我这话眼泪就下来啦,然后就对我说兄弟,你放心,只要咱们打下了县城,所有老百姓都能有粮吃。结果仗打了没几天,自卫军就把县城给打下来啦,我当时记得特清楚,队伍进城后第一个奔的地方就是县里的粮仓。要我说那些地主老财也真是坏得流油,成山的粮食堆在那木头房子里,宁可生虫也不肯分给老百姓一点儿。等我们把那粮仓的门用榔头凿开以后,所有战士就开始各忙各的,分袋装粮,能装多满装多满,装不下了就系根绳扛回家。我当时一个人就得扛了有将近四十斤重的粮食,那也是我们家唯一过上的几天富裕日子,四十斤粮食呀,还是高粱米,换作平时,多少年都吃不上一次。当时我爹我娘捧着那一碗还没封顶的米饭,眼泪哗哗的流,止都止不住。就那么一碗饭吃了得有一个多钟头,没办法,饿怕啦,一粒米巴不得分成几瓣来吃。不瞒您说,我当时看到老头老太太这样,这心就更硬啦。我当时就拍着胸脯对我爹说,说爹你放心,这粮食咱可劲儿吃,等吃完以后儿子我再扛一袋回来,从今天起咱家的苦日子算是过去啦!”

    “那次的事件我多少也听到过一点儿,好像你们攻占县城没几天,国民党第12军教导师就赶来增援啦,你们自卫军缺少训练,战士缺少作战经验,论兵力、火器和战斗力都不如人家,没撑几天就又撤出去啦?那后来两位老人家是怎么安排的?”

    “咳,还能咋安排?敌人来得太突然,咱们又没有跟人家进行正面对抗的经验,打不过就跑呗。当时敌人在每个村都安置了哨兵,每条道上也都设上了路卡,没办法,除了进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时有几个人趁半夜想回家看看,结果刚进村就被敌人的潜伏哨给打死了。我当时一咬牙一跺脚,心说算啦,回去也是个死,以后再找机会吧!就这么着,队伍在山里休整了三个多月。后来有一天队伍趁夜色又杀回了黄麻老家,当时国民党教导师还驻扎在城里,所以大部队基本都在城外活动,这下就轮到各村的地主老财倒霉啦。家里的书画瓷器几乎被我们砸了个干净,各家的粮食也都被清光啦。这回我装得不多,还不到三十斤,这也是我最后一次给家里送粮。自打那以后,队伍就一路南下,最后队伍就一直在鄂豫皖根据地一带活动。”

    “从那以后你就再没回过家?跟二老回过信没有?”

    “团长,瞧你说的,我肚子里有多少墨水您还不知道么?我大字不识一箩筐,能把自己的名字写成样就算不错啦。我爹我娘就更不用说啦,从我记事起,我爹娘每天除了下地撸袖子干活就是去后山给地主家放牛,累死累活还吃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