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四章 中央改制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六百九十四章 中央改制 (第1/3页)

    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份《大明中央改制议》出自荆州的手笔,基本上与郑鸿逵、郑梦帆等大商人无关。

    《大明中央改制议》首先旗帜鲜明地声明,大明一切土地、山林、矿藏均归大明皇帝陛下所有,大明皇帝陛下受命于天,对大明子民进行管理。

    为了协助大明皇帝陛下对帝国进行治理,成立大明内阁,大明内阁设内阁总理一名,阁幕使九名。遇有重大事宜,内阁可召开阁幕扩大会议,成员由大明从二品以上官员组成。

    内阁对皇帝陛下负责,权力来源于皇帝陛下的授权。

    内阁之下,设中书府、监察院、大理寺、光禄院、枢密院等机构,首脑除了光禄院以外,均由内阁总理任命,在内阁的领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分别执掌大明行政、监察、司法、顾问、军事等权力。

    中书府之下,与前段时间的地方改制相对应,成立主管礼法、职官、税收、工商、工程管理、教育……等等功能相同的职能部门。

    枢密院将大明兵部的权力一分为二,作战指挥权归属参军联席署,其余权力由枢密院设立的后勤司、军政司等等部门瓜分。这与杨一仁的奏章并无不同。

    ……

    上述机构设置,基本上与荆州现有的中枢机构差不多,即便有所改动,亦非根本性的改变。最为关键的地方在于,内阁如何产生,如何协助皇帝陛下对帝国进行治理。

    这涉及到皇帝陛下的权力大小,任何改制,都无法绕过这个难点。

    《大明中央改制议》提出,内阁总理由阁幕扩大会议推举产生,然后由皇帝陛下任命。

    这点最为关键,意味着内阁总理与皇帝没有多大关系,只是象征性地保留了任命权。

    内阁总理产生以后,监察院、大理寺、枢密院长官由内阁总理任命,自动成为阁幕使,其余六名阁幕使亦由内阁总理任命。

    ……

    这套制度,显然为林纯鸿量身打造,若真付诸实施,整个中央大权将由林纯鸿一手把持,直到林纯鸿死去,或者不愿意继续担任内阁总理为止。

    朝堂之上,许多官员见朝廷大势已去,纷纷通过门生故旧与荆州接触,希望先行投靠,在新的政权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各地地方官僚,有的暗通款曲,有的公开宣布支持《大明中央改制议》,甚至有的急不可耐,宣布实施地方改制,公开请求林纯鸿派出官员协助。

    军队方面,洪承畴麾下军官、王继谟麾下军官、黄得功、孙应元等等保持沉默,不发一言。至于地方守备军队,则没有什么操守,一些投机将领公开宣布支持杨一仁的军队改制决定。

    最为轰动天下的是,吴三桂、祖大寿一帮辽东武将不知吃错了什么药,不待与林纯鸿接触,公开宣布关辽兵支持杨一仁的军队改制决定,并决定主动进行改编,将关辽兵改编为三个军团,成为辽东野战军的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