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迂回问话

    第12章 迂回问话 (第2/3页)

生了很微妙的变化。

    厉凤竹希望这种改变,是对方才所提到的舆论合作的动心。因为这一点,会给整个事件的报道带来很大的便利。

    再听纪清漪所言,倒是没有立刻地松口,只是进一步地试探:“既然你对此事取的态度是原告方有预谋,那么你认为他是受谁的指使呢?”

    厉凤竹右手握着抵住下巴,做思考状:“马占山已然失势,回国之后又因为青木公馆的严密监视,几乎从不公开露面,新仇的可能性就小了许多。”

    纪清漪坐直了身子,表现得关切,谨慎地进一步问道:“你的意思是,没有新仇但有旧恨?”

    “没错,马将军始终是民众心中一面极有号召力的抗日旗帜,旧恨极有可能由此而来。”厉凤竹歪着身子,一边沉思着,一边袒露心底不大成熟的猜测,“我一直有个困惑,像他这样有着赫赫荣光的大人物,无论怎样被排挤,这种私事不说被法院粗暴地按下,但也没有公开审理之必要。”

    纪清漪听着,便陷入了沉思。

    耳畔依然传来厉凤竹不急不缓的声音:“说句让您见笑的话,我是不知道此案究竟请了哪一位大律师做辩护,但以我个人之拙见,第一要务是向地方法院提出秘密审理。这么做不是因着官僚军阀的特权,而是出于对当事者隐私的一种保护,尤其是要保马将军人身之安危。不过我又想呢,我都懂的事儿,律师自然早就会办的。可为什么没办成呢?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地方法院里是否有人……”

    她的话句句声明是个人立场,丝毫没有暴露试探之意,但字字又都是试探。

    纪清漪盯住她镇定的眸光,不断地打量着她,心里开始算计着该不该与她合作。她是能分是非的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不会被一些哗众取宠的谣言带着跑。可这样特别有主张的人,既不会被流言误导,也就不可能被受访者牵着鼻子走。

    不过,照厉凤竹的表现来看,有些事恐怕不是守口如瓶就能瞒下去的。

    “秘密审理的确没有办成。”想定了主意,却依然隐隐不甘的纪清漪,拿手指绕着杯沿一圈一圈地转着。眼神放得低低的,她不知道不与任何人商议,便擅自决定借助舆论之势,会不会反落一个被利用的下场。可是,以目前来看,她也只有顺势而为这一种选择了,“我已经以妨害名誉及侮辱等罪名,向天津地方法院提起反诉。”

    厉凤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地全然忘了“冒昧”二字,便伸过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