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回 最好的婚礼

    第329回 最好的婚礼 (第2/3页)

娘子我晾在这里无人问津,连口吃得都不给……

    苏柒无奈地摸了摸大声抗议的五脏庙:除了从夏府出门之时,象征性地吃了几口送亲饺子……且夏府中人不知是否故意为之,饺子竟煮得半生不熟,她噙在嘴里咽也不是,不咽也不是,她们竟还厚着脸皮问她“生不生”?!

    之后,腹中便再无进项,挨到如今,天都黑了,腹中早已雷声大作,偏还要顶着盖头规规矩矩地坐在喜床之上,不许乱动,简直快要饿晕过去。

    苏柒深感不解:昔日在这后宫中,处境悲惨之时曾挨过饿,如今自己眼见要当摄政王妃,也算是平步青云,大婚之夜居然还要挨饿?!

    苏柒不禁悲从中来,犹豫着要不要偷偷溜出去,拉上慕鸿再去御膳房偷几个包子?

    苏柒悄悄撩开盖头角四处观望,立于身旁的喜婆立刻慌道,“王妃莫要乱动!”伸手帮苏柒重新整好了盖头。

    苏柒只得悻悻坐好,但实在按捺不住腹中饥饿,只好向喜婆求道:“可否给我拿两块点心来?”

    她方才分明看见,洞房中案几上整整齐齐地摆着几盘瓜果点心,还有一壶酒。

    不料这宫中的喜婆都是资深年长的老嬷嬷客串,一板一眼十分不近人情,正色道:“那是新人饮合卺酒之时才能用的,王爷来前动不得,王妃且忍一忍吧!”

    眼前这两个古板执拗的喜婆子可真惹人厌啊!真想让烧麦进来把她们都叼走!

    苏柒越想越觉自己可怜,愤愤之余,忽然转念一想,我都要当摄政王妃的人了……干嘛要怕她们?

    苏柒忽地站了起来。

    “王妃莫动!”喜婆又要来拦她。

    “你们且出去,本王妃要更衣!”

    “王妃娘娘要更衣,我们伺候着便是。”另一个喜婆道。

    “我不需伺候,你们出去,门口候着便是。”

    “这……”喜婆有些为难,这不合规矩啊。

    “让你们出去便出去!”苏柒骤然端起王妃的架子,提高了嗓门,“我是王妃,还是你们是王妃啊?”

    两个喜婆吓了一跳,咕咚跪了下去,边叩首边告:“王妃娘娘息怒!”心中暗想:这位摄政王妃的脾气可是不小!

    待到两个喜婆连滚带爬地出门去,苏柒把盖头一扔,活动活动发麻的手脚,终于自由了!

    芙蓉饼、凤梨酥……苏柒正埋头吃得开心,冷不防又听到门“吱呀”一声,有人进来。

    苏柒很烦,这喜婆还真是执拗讨厌!遂头也不回地一个大红苹果甩过去:“出去候着!”

    一把接住苹果的慕云松有点摸不着头脑:新娘不让新郎进洞房,这是什么规矩?

    “先赶走了喜婆,又要赶走新郎,新娘子,脾气挺大呀。”慕云松笑道。

    苏柒险些被一块点心噎着,顿觉尴尬,忙一把扔了点心和果子,起身想要溜回喜床上坐好,偏又寻不到了大红盖头。

    慕云松便看着他的小娘子,一张美若天人的俏脸上,满脸的点心渣子,低头垂眸,怯怯地向他解释:“我不知是你……我只是……太饿了……”想想又觉委屈,瘪嘴道,“王爷一个人在外面大鱼大肉、好吃好喝,却全然不顾我死活!”

    慕云松又气又笑:“我哪有不顾你死活?只是来贺的名门望族、异域使者太多,应酬了许久,我又安排了些别的事。想你也该饿了,刚吩咐下人,去做了两个你爱吃的菜,一会儿就来。”

    他说着,搂着他的小娘子在桌边坐下,伸手爱怜地去拂她花猫儿似的脸,看着她今日凤冠霞帔、面若桃花、含羞带媚的样子,顿觉胸膛中充溢着满满的柔情与幸福。

    他看过她的千般模样:娇俏的、温柔的、赌气的、坚强的,甚至心灰意冷的、毅然决绝的,那千般模样皆刻在他心里,化作萦绕百炼钢的三千绕指柔,从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离不弃。

    “普天之下,万物如尘,唯汝是我心头之珠,渗吾之骨,融吾之血,断断割舍不得。”

    苏柒娇嗔地瞥他一眼:“好端端的,念这话本子里的台词做什么?”

    慕云松笑叹:“我是个武夫粗人,实在不通风月,连首催妆诗都是找人代笔,唯独这句你教我的情话,我记得清楚,想要对你说一辈子。”

    苏柒绯红了一张脸,整个人都羞得埋在慕云松怀里。慕云松佳人在怀,自然意动,方才饮下的不知多少酒,此刻突然便觉得上头。

    他一把将新娘子打横抱、起,肆意亲、吻着那如花的美靥,转身便往喜床走去。

    “等等……等等,”苏柒百忙中挣扎着问道,“还没挑盖头饮合卺酒呢?还有好多繁文缛节……重要是,我还饿着呢……王爷!”

    慕云松在她耳畔轻笑道:“别急,相公来喂、饱你……”

    红鸾被暖,一夜梨花雨,不知今夕是何夕。

    苏柒偎依在相公怀里,用指尖轻抚他右胸口的浅浅疤痕,叹道:“当年我初见你时,这伤口血肉淋漓,何其吓人……”

    “若不是你,我那时便已魂归西天,哪里还有我们后来的种种。”慕云松叹罢,忽然想起桩事,握了苏柒的指尖道,“有件事,我一直想告诉你。

    许多年前,我与你兄长戚长胜及赫连钰结拜之时,皆是年少轻狂的年纪,便一同寻广宁城中有名的刺青师傅,在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