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国主義の懲罰 第三十七章 归来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日本:帝国主義の懲罰 第三十七章 归来 (第1/3页)

    我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从远在南温带的家中一路跋涉到了台湾,来到了我的陆军生涯开始的地方。

    在我离开澳洲的土地之前,我从未想过这一路上会经历这么多事情。

    唯一幸运的是,现在的我可以回归到正常的军人生涯中,无需再卷入那些莫名其妙的政治事件。

    我在马尼拉换乘的邮船在台北靠岸,这是台湾岛的核心,也是我们最早开发的城市。

    数万名来自福建等地的明国人移居到了这里。通过中国移民们勤劳的双手,设计师的思想最终被准确地落实到了现实中,成为工人们生产的厂房,商贩们交易的市场,还有我脚下的现代化港口。

    来到这里的移民大多数都是农民。明国稳定发展了快三百年,原本就耕地不多的福建早已到了人多地少的地步,大量失地少地的农民在遭遇了某些天灾人祸后失去了生产资料。而随着田地和耕牛一起丧失的,还有他们作为自耕农的身份,以及自己的人身自由。

    台湾的话剧社表演过一出著名的戏剧,叫做《半夜鸡叫》的,那差不多就是此时福建佃户的实际生活写照。繁重的农活和地主老爷们不遗余力地剥削,让“来澳宋人手里的台湾谋生活”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选择。

    虽然到了台湾,他们必须起早贪黑地开辟道路,修建城市,将一个在三国时期就有人到达,却直到一千多年后都基本属于野蛮地区的荒岛建设成自己生活的家园,但这一切至少都是为了让他们能有更好地生活环境。在有了为自己的目标后,勤劳的中国人民迸发出了让澳宋殖民者汗颜的生产积极性和效率。

    “嘟!”

    随着汽笛声响起,满载排水量一千多吨的邮船放下船锚,停稳在了台北市的民用港口。

    北半球的海风迎面吹拂在脸上,清凉的很舒爽。

    还处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交替阶段的台湾没有雾霾,自然也不会出现本土那样的,带着一种若有若无的刺激性气味的港口风。洁白的海鸥在灿烂的春日阳光下飞舞着,在来自地球另一边的旅客眼中尽情展示着自己的优雅身姿。

    雪白的浪花被潮水簇拥着打在码头的混凝土堤岸上,溅起一米多高的水珠。

    随手抹掉溅到嘴角的海水,我提着跟随我漂洋过海的手提箱,跟着乘客们走下舷梯。

    再一次来到这个中国东南边的岛屿,我那时的心情非常特殊。

    举目四望,入眼的场景已经非常陌生。几年前铺着砂石的临时港口已经被水泥混凝土取代,穿着橙色马甲的服务员也代替了被抽调来帮忙的海军士兵,成为了指引乘客道路的路标。

    在无数的日月换新天的感慨中,我的心中还是充满了古怪的感觉。

    隔着一条浅浅的海峡,台湾岛上的商店悬挂着写着简体字(明国人叫它宋体字),而西边的大陆上却写满了繁体字;与之更不同的是,岛上的人们张口闭口都在谈利,穿着西装的市民步履匆匆地穿行在繁忙的街道上。而在台湾海峡的另一边,大陆上的居民们却还是穿着汉服,绝大多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