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宋:扬帆起航 第二章 国防部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澳宋:扬帆起航 第二章 国防部 (第1/3页)

    道路两旁的景色渐渐熟悉起来。原先在东区广泛存在的衣衫不整、面容疲惫的工人身影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穿着整洁西服或者汉服的绅士们。

    不过说起西服,它是上个世纪由我们伟大的元老院发明的服装,在我回长安的时候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的普遍选择,用于替代行走不便的汉服。至于它为什么叫“西装”呢,纺织部的李焕荣元老称是因为这套服装与欧洲人的穿衣风格类似。

    但实际上,我在去欧洲工作的时候发现,欧洲人的服装还远远没有国内的西装美丽。并且更有意思的是,欧洲人还把我们的“西装”叫做“宋装”,以便和汉服区分开。

    话题收回来。我靠在座椅上,从风衣内侧的口袋里取出一封信,又看了一遍。

    信是一周前寄到青松庄园的,发信人是国防部,信封上还盖着国防部的印章。

    这封信我已经看了许多次。上述内容大概是要求我结束休假,从预备役转入现役。具体内容我不便赘述,总而言之,它的到来宣告了我三个月轻松生活的终结。

    “客人,国防部到了。”

    我抬头看了看窗外,马车现在正停在路边。不远处,就是被黑色铁栏杆围住的国防部大楼。

    “多少钱?”我笑道。

    “20.4元,您给20元就好了。”老徐看了看计价器,补充说:“这车轮子外面包了橡胶,坐得舒服些,价格也贵了一些。”

    我点点头,从钱包里取出一张20元的钞票给老徐,伸手戴上帽子,拿着手提箱从车厢侧面跳下马车,向老徐挥挥手,走向国防部。

    现在雨水小了些,但天空依旧阴沉沉的,似在酝酿着一场夏季的季风暴雨。

    国防部外围有一道漆成黑色的栏杆,在1650年拆除了,现在已经见不到。围栏大门处由穿着红色制服的卫兵守卫,见着我过来,一名卫兵向前拦住我。

    “先生,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

    我笑了笑,从口袋里取出信封递给他:“我收到部里的信,回来报到。”

    卫兵敬礼后接过信封,首先检查了信封上的印章,然后才看了收件人的身份。

    他看清了之后,“啪”的一声靠脚,又敬了一个礼,大声说:“少校,您好!”

    我也靠脚还礼:“卫兵,你好。”

    卫兵双手递回信封,转身回到哨兵岗位,示意我跟着进入岗哨后面的大亭子,里面有专人负责检查我是否带着违禁品。

    围栏和国防部正楼之间有一百米的距离,地上铺成石板路,路两侧是修建得整整齐齐的灌木丛,深绿的叶子上挂着水珠。风吹过来,带起一阵凉意。

    现在我们看到的国防部大楼是经过大规模翻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