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金县 第二十八章 橡胶、车轮、迫击炮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卷 金县 第二十八章 橡胶、车轮、迫击炮 (第1/3页)

    詹家南北货商行的商船从南洋返回,带来十大桶橡胶原料,这桶够大,是西洋人装红酒用的大号酒桶,能装进人,听说总兵大人要这生胶料有大用,多弄一点也无妨,反正便宜得紧,桶钱都比料钱高,这桶可反复使用也不浪费,左右没几个钱。

    张应泉看到橡胶生料,高兴地直措手,叫来詹二连:“发报让约翰过来一趟,就说有新的研究事项。”

    金县与山镇的电报线路通了以后,大小事全发报,非必要不来回跑,效率提高不少,也好训练报务技能。

    现在约翰,只要有新东西,不请自到,更何况指名道姓,有新东西研究,更是上心,不到中午,就屁颠屁颠地骑马跑来。

    硫化橡胶?约翰可是化学专家,上次制雨衣,已经有所积累,略一提议,就全明白,若真如此,又是一项大发现,这总兵大人肚子里的货真不少,上帝呀!太偏心了吧?。

    硫化橡胶的工艺发现,原本就是偶然,一个落魄的美利坚国人,无意间把硫化液,错倒进橡胶桶里,纯属不当心,谈不上科学发现,就好比无烟火药〈硝化棉〉一样,巧合而已,这做学问一途,勤奋是一个方面,也有运气的成份,这无主的东西,谁捡到谁发财,没什么好客气。

    其实,张应泉当然知道后世的橡胶是硫化后的产物,这是中学理化知识,其它的一概不知,怎样硫化更不知,现在世上有没有硫化橡胶这一产品?没关注过,可能有把?生胶制品是看到过,至于硫化橡胶就是有,也没广泛应用,至少在清国没看见。

    这种试验性的工作,约翰最适合,也正是他的兴趣所在,专家就是专家,会讲经也会念经的和尚,才是真和尚。

    第二天,几块橡胶制品放在总兵大人的公案上。

    一件真正地胶皮雨披,尽管涂层有点厚;

    一双胶皮鞋底,尽管一圈有刀削的痕迹;

    一截包胶电线,这个不错,约翰心心念念的依然是电报。

    成果有目共睹!张总兵兴奋地差点跳起来,暗道,如果告诉大家,这是战略资源,恐怕没人信。

    “大清国不产这类生胶料,以后怎么办?”约翰一夜没睡,现在困得不行。

    “你休息去,我找商行商量进货的事。”

    詹家南北货行得到张应泉和詹大掌柜的明示,从南洋大量进橡胶生料,有多少进多少,船不够用就租,再不行考虑买两艘船,这橡胶能赚大钱,张应泉的话,没人不信,赶紧操办。

    这十大桶橡胶料,除留下些做试验外,先做胶皮车轮,詹家货行、山镇厂商全换上新式胶轮车,这就是活广告,满大街一溜达,好东西还愁卖?赚钱是一定,赚多赚少全凭良心,独家买卖想不赚钱都难。有钱好办事,后面再考虑鞋底、雨衣之类的东西,多着呢!慢慢来。

    这个工厂可直接建在金县城里,交给詹家经营就行,这场面一准小不了,山镇人才已耗尽,自己也忙不过来,一家人的事,该着詹家费心了。

    这新式胶轮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