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四章 甩手少掌柜

    第一卷 山镇 第四章 甩手少掌柜 (第3/3页)

家传铁匠,小时生意不好,抓块木炭信手涂鸦,不幸玩物丧志。见笑!见笑!”

    “……”

    “这笔叫炭笔,配上这树皮纸,嗯,已经改名为书写纸。”张应泉看向老掌柜继续说道:“在外记个人名、事由、账目什么的不用研墨润笔,即方便又快捷,还易携带。”

    “还真是,这笔?”老东家兴趣上来了。

    “自家作坊新近制成,还没面市,文房新具--炭笔,请老东家指点生意。”张恒山趁热打铁。

    “好说,好说!里面谈,上茶!”

    金县只有两家卖文具用纸,其它杂货不卖这类纸。又走访了一家纸铺,也是一拍即合,货新颖、实用,不怕不好卖,但这是个小生意,估计在大口岸会好,蚊子再小也是肉,做做看。

    傍晚时分来到詹家货行。

    这两年詹家南北货行生意渐隆,全因沿海五口开埠,临近地区生意一下子活络起来,目前张家字号的刀具只占生意中的一小部分,也是比较稳定赚钱的一部分,主要还是经营小宗的皮草、棉花、生丝、布匹、药材、各地特产什么的,行情不错。

    金县詹家货行除了早几年在杭州开设分号后,又在衢州、福州、上海、南昌开设了分号,近期又准备在江宁府、安庆府布点,总号还留在金县。其实只有金县、杭州府两地是正正规规可上十八块门板,有套间并且是前店后储的铺面,其它也只能算是个前店后居家的小杂货摊,实力虽不比大商家,但组织货源,生意往来,便捷了许多,投入的成本也低,人员基本上来自一同在镖局里打拼过的老弟兄,人心齐,前景看好。

    张应泉一进总号,一片喧哗。

    “师兄好!”

    “……”

    “少掌柜来啦!”詹家掌柜正好在柜上忙着“早就盼着见一面,来!有事谈。”

    其实还是哪件事,供货量不足,张家“三把刀”的名声是打出去了,货好自然有人为你口耳相传,但瓶颈效应出现了,供货不足,这是令商家最窘迫的事。

    张应泉心里早有盘算,他也有办法在少增加人手的情况下,提高匠作能力,这次来也准备谈这事。

    “铺里准备用大量用煤炭,能提高工效,再加两个帮工,或能将出产量加一倍,关键是煤炭要保证供上。”

    “真的?煤炭没问题,这两年不比早年间,漕运、海运路路通,上好的阳泉煤,包在本掌柜身上,你可要说到做到!”

    “一言为定!”

    煤炭运进山镇可以直接船运到最近的滩头,再转骡车,半天即来回,只要每天一车,就足够,其实一车煤可用两天,高炉没必要早晚烧,三天开一次炉就够了,刀具精细,用料甚少,张应泉已胸有成竹。

    “今天住下来,伙计们说明天衢州会馆那边热闹,你俩玩玩再走,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