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七章 项家“清倌人”

    第一卷 山镇 第七章 项家“清倌人” (第2/3页)

   这花妈是“清倌楼”的老鸨,也是东家,是项鸿柞早年私养的外室。

    项鸿柞道光十二年举人,字莲生,两应进士屡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

    此人一生诗词堪绝,与龚自珍并肩,有纳兰性德遗风之称。身后家道败落,遗有则室所生的一岁幼女项纤云,无继承男丁。届时叔辈争产,母携女投靠花妈,母来到金县后因愤恨不平,仅一年间也随莲生而去。

    花妈至今无生养,视项纤云为已出,项小姐才出落至此,花季十七。

    一代名人骚客,家道零落,让人不胜唏嘘。

    “跟我走吧!这世道将乱,还是我们山镇安静。”当张应泉知道小姐的身世之后,是倾慕?是怜悯?是喜欢?说不清,反正他就觉得,这种女子世间稀有,就应该跟着自己。

    “我……”

    太突然,项小姐犹豫,尽管风尘中人不循世俗,但凡事都有个过程。

    “我们今时出城,往十里亭方向,在隆家客栈下榻,明天还有些商事处理,后天一早启程,若有事可与我联系!”

    整整一上午都在聊,似乎是老相识,也谈丹青作画,张应泉对水墨山水,还有工笔画一窍不通,只能直接把话引到西洋画派上来,素描才是他仅会的一项作画技艺,按后世标准不怎么样。

    中午时分才告辞。

    十里亭面河背山,此地只有一个小村庄,村里两个月前来了两个洋教士,比特与约翰,他们出银子雇人、买建材,正忙着盖教堂,就是房顶上支个十字架的那种,叫什么基督教堂。

    近年来,朝廷开始保护洋人,民间普遍不屑,称其为“鬼佬”,因为这些洋人有点面目狰狞。

    老比特来大清有年头了,结结巴巴能说些汉语,先后在广东、福建布道,来金县是他新的追求,不得不承认,哪些西洋传教士的精神力量,令

    人敬佩。

    小约翰一脸虔诚,三十不到,来大清才几个月,近似哑巴。

    “British? French?”张应泉问小约翰。后世的他别的课程不好,英语成绩始终不错,一般性地对话没有问题。

    “England.You speak English?”小约翰兴奋得快跳起,他渴望能与清国人正常交流。

    当张应泉得知小约翰精通化学,心底暗想:此人有用。

    晚上张应泉躺下后念叨着一首词“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一夜无语。

    日照三杆,张应泉步出隆家客栈,一个大一点和一个小一点的身影出现,一粉红,一淡蓝。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张应泉脑中又闪出另半阙词。

    “决定了,离开‘清倌楼’?”

    我骗了干妈,说去杭州修琴。”她指了指身边的大布包“顺便回老宅住段时间,干妈雇了只船,我们就转了个弯,打扰少掌柜。”

    “公子会修琴吗?”小丫的声音,问话有点突兀。

    “会焚琴!”

    白眼。

    回到山镇,哥嫂开心了,这弟媳妇自己跟着来家了,还那么漂亮,什么?还是出自名门大家,连丫鬟都一并配齐了,好好好!按二哥的说法是:油多不坏菜。

    张应泉安顿好项小姐后,立即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