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十二章 后膛枪

    第一卷 山镇 第十二章 后膛枪 (第2/3页)

从没研究过前辈们使用的枪支,这是在凭空设计啊!好在原理相通,自己有机械加工专业知识,人说‘隔行如隔山’,也有人说‘隔行不隔理’,凡事都经不起琢磨。

    先用木头放样,确定各部零件尺寸,模拟机械动作,以及测定前后膛‘套合’的精度,还有就是枪栓的开合锁定配合度等。整支枪分:固定式前膛〈枪管〉,可分离滑动式后膛,滑轨,栓锁,扳机,击发机等。

    最麻烦的就是击发装置了,若没有汞材料就得另寻方法了。

    还好,约翰是化学专家,对此也有兴趣,他不主张用汞,一是汞有毒,其化学性能极不稳,易走火,还有就是,这里也确实搞不到汞材料。

    他配制了一种新火药,原来是为火柴准备的技术,也就是不用红磷皮,随处一擦就能着火的火柴。这种火药稳定度相对好,强冲击也能爆燃,强冲击不是问题,加强钢簧力道就可,但振动会影响射击精度,不过这已是目前条件所允许的最佳方案了。

    当然,大部分零组件,还是用最成熟与最拿手技艺-失蜡法铸造完成,这样制出来的零件,尺寸精度有保证,可以互换,在打磨、渗炭、淬火、烤蓝,全套工艺完成后,组装!

    加木枪托,配枪刺〈枪头部可装单刃刺刀〉。

    这没完,还有一难题横在面前,那就是定装子弹。

    若参照后世的子弹,没有成套的机器设备,想要批量生产,做梦都办不到。

    有一个替代方案:先精心地制一批钢或铜弹壳,由于制不成像后世那样的大肚子外形,制成一般粗并加长也当可行,无非是将后膛设计也相应加长,以保证装药量。

    圆头后小喇叭状弹头。子弹发射时,喇叭在后,起密闭气体作用。子弹飞行时,重力在前,喇叭起后坠稳定作用。此设计,参照后世气子弹的原理。弹头沾石蜡液,塞进装好火药的弹壳,露半个头,将火帽塞进底眼,就是一颗完整的子弹。

    但这种子弹只能少量制造,成本太高不说,由于要求精度高,劳作量也大,靠手工批量生产根本不现实,只能每枪少配几发子弹,另备好火药,弹头、火帽,射击完后回收利用弹壳,自己装药、装弹头、装火帽。其实装药并不难,前膛枪不就是自己装药?一样的过程,只不过是一个临时装药,一个预先装好而已,这种设计,以及反复使用的思路,让约翰也大吃一惊,直赞:东方人太聪明!

    试枪时伙计们都在,最激动地是约翰,面对杀人武器,他仿佛不是一个神职人员,不过也能理解,他本身就是对技术感兴趣的化学家,火药就是他配制,其中这种无烟火药,还是按张应泉提供的制作方法,说起来极简单,张应泉记得后世一个故事,内容是将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