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十六章 改进纺织机

    第一卷 山镇 第十六章 改进纺织机 (第2/3页)

一尺有余,送纬线困难,另外重量也是问题。改进后,棕框两侧加滚动轮,两棕框顶部换轴承上上下下滑动,用铜丝代替棕丝……。

    梭子基本不变,关键部位包钢皮,增加耐用性与光滑度。

    穿梭运动,改弹射方式,力度可调节,两头各做个梭巢接住,不用手动传送,可解决纬线张力不均问题。

    打纬框的力道也可调,并通过凸轮工作,受力恒定不变。

    把各行程通过杆、绳、轮等方式,集合到手摇轮机上,可手动操作〈费点劲而已〉,也可水力带动。

    试机的当天,几乎全镇人都过来了,好似看大戏。

    一个划时代的纺织机器诞生,虽然它依然土气,主要件还都是木头,但生产出来的布料不比洋布差,约翰解释说是棉纱好,这种喷吹的纺纱技术当数一流,织布机设计也相当巧妙,唯一不足产量低一点,若用上蒸汽动力就完美了。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织出的布不论怎么算,都比洋布便宜得太多,质量只好不差。

    山镇多了一家纺织厂,二嫂是首任掌柜,当然东家大掌柜依然是张应泉,依惯例,生产事务,吃喝拉撒不是大掌柜的事,不然要你当掌柜干什么?

    二嫂新任掌柜,一高兴把全镇‘赋闲’在家的妇女,都招进纺织厂干活,吃月例,这在山镇可是开天辟地第一次。

    人员有富余?没事,有上好的布,开染坊,开成衣店,反正女人可干的活计一大堆,做也做不完,闲不下来!

    全镇人都知道,自打这个张应泉回山,张家就百无禁忌,什么都不讲究,镇里竟然出了两个女掌柜,火柴厂就有一个女掌柜王小凤,这纺织厂更是大大咧咧,都叫掌柜二嫂。这也好,热闹!

    张应泉给纺织厂的第一个订单,为张氏家族服务的伙计、帮工、学徒,有一个算一个,每人定做一身工作服,也叫工服,着色定为蓝灰色,对开襟,不是大襟或垮肩的那种,圆扁状木扣,立领,衣长至腚间,民间为省布料,短衫只过腰就行,当然有钱可以穿长衫,长到脚面,那叫知书达礼,山里人把这不长不短的衣褂叫‘盖腚褂’,是洋人穿的那种衣服。

    这下子,又是一片赞许,有人直接把工作服当礼服,比正装还好,不是礼服是什么?舍不得磨坏了,上工时外面再套一件短小的破布褂,让东家哭笑不得。

    第二个订单,歪打正着。

    张应泉要为新编练的护厂队,配服装,指定草绿色,还有背包、护腿、护膝、护腕,外加子弹袋。这些都不复杂,毕竟数量不多,女工活没问题。

    可是染色时出了大问题,本来绿色是由青〈蓝〉加黄混合而成,二嫂不知道问清楚了没有,‘嗯’了两声就自己上手染上了,她把现成的蓝色的布料,投进了黄色料池,按她理解应该是一回事,蓝加黄嘛!明白人发现时已晚,蓝加黄不是这种加法,须先把色调出来才行,急忙捞出来,完了!完了!闯大祸了,一大堆布料全染废了,当门帘都嫌难看,改染黑布兴许有救。

    这是什么色,成花布了,一块一块色斑,比巴掌小,还都不一样,什么形都有。颜色也不单调,有绿有黄也有点青,反正看着眼晕。

    二嫂好像闯了大祸的孩子,坐在池边哭了,哭的那个伤心,这都是钱哪!三弟辛辛苦苦捣鼓出来,这回非骂死我不可,他二哥也不会维护我,我这两天太兴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