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十六章 改进纺织机

    第一卷 山镇 第十六章 改进纺织机 (第3/3页)

按他们的话讲是,兴出一头疱。这纺织厂掌柜,丢死人了,没脸再当下去了!

    张应泉知道后,也没生气,看看去。顺便劝劝,不吃饭、光哭可不行!

    咦?迷彩布耶!还是随机不同花样的那种。

    他急忙问:“你还能再染一批这种花样的布吗?”

    “知道你要骂我,再也不兴了,我保证!浪费这布扣我的月例,够数为止……呜-!”提到钱更伤心。

    “不是,不是,是这样,我正好要这个花式,正合口味,怕你们染不出来,所以没有提,现在歪打正着染成了,可问题又来了,以后也要染成这样,行不?”

    “啊——?! ”

    众人以为是安慰二嫂:“看人家,这小叔子真会痛嫂了,比他哥都痛……,嘻!”

    没承想他真就这样做了,还穿上了。满镇人看傻眼,目送这几个护厂队员,只有约翰在背后竖大姆指:这伪装色一流!你别说,几个人进入山中,不像以前那样明显,猎人都不定能找到,若对阵打仗,可以奇制胜,这个少掌柜什么就想得出来?

    这布拿到杭州詹家南北货行上柜时,引来一片啧啧声:“国货不比洋货差喔!”

    也有人不屑:“这就是洋货,玩这手瞒天过海,都是为抢市场,不长久了。”

    随即詹家货行,展出了一台精简版的全套纺织机械,现场操作,流言不禁自止。

    这可不得了,要知道,苏杭是大清的纺织之乡,能人巧匠无数,纺织业领先大清的其它地区,这是不争的事实,能在此出类拔萃,非一般商家能为。

    这个詹家货行不简单,一时间吸引来无数商贾的目光。

    其实,这个精简版的纺织机器,就是个修改过的缩小版,全套人力驱动,传统的纺线构型,主要考虑是没有持续动力,人工风力不均衡,即使这样改,也已经将纺织机械推进了一大步,虽然与西洋的机器差距依然不小,至少织出的棉布在质量上接近,不至于落后太多。

    此套纺织机器,展示运行到三天以后,订单纷至沓来,数量竟然高达三十多台,基本上都集中在苏杭地区。张应泉接到这消息后,反而紧张起来,山镇最缺少的是技术人员哪!不过好在,主结构件都是木头,最近又新成立了一个车木厂,手艺好的木匠不少,找一两个灵光的后生培养,专门从事装配、调试工作,也可以对付过去。

    若说二嫂把镇上的妇女集中进她的纺织厂,张应泉则是把镇上无活计的男人,全招进了张氏产业,细细算一下,不得了!窑厂、铁工行〈新更名〉、纺织厂、火柴厂、车木厂,其中还有几个下属小作坊,如染坊、成衣坊。更别说,焦炭、砖瓦、洋灰,还有高炉、锻炉、机加工等。林林总总就是一个产业集团,一算人数吓一跳,足两百多号人,这几乎是镇上一半人口,当然今年从山外招进不少人,要知道,山镇一百多户人家,总共500人不到,张家招来一半,也就是说,每家每户都有在张氏产业做活的人,在山镇张家影响力首屈一指。

    山镇上的人富足起来了,他们甚至瞧不起山下的人‘洋灰都没见过?’‘这洋布还没山镇的平整。’‘在咱们山里这些东西都是垃圾!’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山镇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让人不敢想像,人说英雄创造历史,不假!张应泉在山镇人的心中,就是英雄般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