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山镇 第二十一章 厘金

    第一卷 山镇 第二十一章 厘金 (第2/3页)

其妙!咱们搞些小动作,轰走他们!”

    “哈!对付官兵我有经验,别对他们客气,你客气,秀才遇见兵,装傻充楞才奏效,俗话说,‘好汉怕懒汉,懒汉怕楞汉’,交给我,装傻充楞一回,保准把他们吓得不敢再来。”

    武能竟带着他的二十个手下,下山去了。

    自从有了洋枪后,其作战形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后膛枪的出现,传统上的作战思维已不合时宜,武能竟自加入义勇团后,他才知道,叛军的失败是必然,也庆幸自己加入了义勇团,这才是英雄用武之地。

    二十人一队义勇团员,手持训练用的前膛枪,这种枪在他们手里依然出色,义勇团手中的洋枪,操作起来与其它同类洋枪有所不同,比如装药,通常流程是咬破纸袋将火药投进枪筒,先捅实火药,再丢进弹头,再捅实,才算完毕。而山镇的火药是一紧紧裹在一起的棉纸卷,直接将棉纸卷与弹头塞进枪筒,一起捅实,就可以了,中间省不少过程,知道原理的人明白,人家棉纸就是火药载体,本身就是无烟火药,新产品。

    义勇团的服装也有点不同,身穿染花了的‘废布’服装,胸前的‘勇’或‘练’字,缩到拳头大小,位置也移到左胸前,变成‘练勇’二小字,下面还有一排更小点的字‘山镇义勇团’有点画蛇添足,站近处看得真切,站远看花里胡哨一片,什么都看不出来,这已经算很不错了!许多地方编练的乡勇,还穿民装你怎不说?

    义勇团的帽子与清兵的帽子差不多,但没有铜顶与红穗,就是山里人戴的厚实点的斗笠,脚穿帆布短靴,绑腿,腰间配厚实地帆布腰带,腰带上挂两个牛皮盒子,显然是装火药与弹头的盒子,左侧挎一把带套的单刃枪刺,单独抽出来也可当腰刀使用,人人背着方形背包,雄赳赳、气昂昂。

    你别说,比那些形象猥琐,目光呆滞的清兵,可精神得太多了。

    这队人来到了关卡前。

    “你等也是练勇?”

    “山镇义勇团!”

    “衣服染成这样,还真敢穿出来?朝廷营兵再不济也不曾有这装扮!这真是麻布袋草布袋,一袋不如一袋啰!不过,这几个后生挺精神,咦?这洋枪还真不赖耶!”

    “我等也要留下买路钱?”

    “真会说笑!快过,快过!”

    武能竟一路来到县城门前,队形整齐,引来一片目光,义勇团员们胸脯挺得更高。

    城门口也在查货收厘金,义勇团在门前五十步远处路口停下,拉开队形,也开始盘查货物收厘金。

    “怎么回事?竟然有人拦在我们前面抽厘金?明火执仗的打劫呀?”

    “喂喂喂!”一小校跑过来:“你们从哪里来?为何拦截厘金?”

    “……”没有人答腔。

    “喂!领队是谁?问你哪!岁数大点的那个!喂!喂!”

    “……”继续干自己的事。

    小校碰一鼻子灰,回头跑进城,门前原收厘金的乡勇,看热闹不怕事大,全停在那里乐,好嘛!又来一拨,都说‘人多好干活!’可我们大人偏偏听信‘人少好吃饭!’的鬼话。

    不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