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枪(二章合一)

    第195章 枪(二章合一) (第2/3页)

肋,如果有用的话,南宋也就不会被元朝给灭了。

    到了元朝,先是火药的配比被重新调整,导致同样体积的火药,其在相同空间内所引发的爆炸气流压强比原来的压强提高了大约三倍,即是说,弹丸的加速度变为了原来的三倍,出膛速度变为了原来的近二倍。

    而与此相对的,竹管制的枪管被换成了生铁管,能承受的膛压大幅度提高,这样一来,火枪的使用价值由于威力、射程和耐久度的提高而大有提高,因其子弹,主要以石块和铅弹为主,所以这种新式的火枪被命名为“石火矢”。

    不过,由于它的体积大,且十分的重,并不是替代弓箭的优秀装备。

    同时代,元朝也制造出了早期的手枪,其虽然便于携带,但威力和射程都低的可怜,基本上没有战术上的价值。

    至于西欧方面,出现同类武器是在十四世纪中叶的意大利,其名叫“火门枪”,其实基本类似以后的“火绳枪”,但体积和重量都远胜后者,而杀伤力似乎和火绳枪差不多,所以,这种武器主要是用于城堡要塞的防御。

    当时骑兵也装备了火枪,德意志的枪骑兵们就曾用“火门枪”把法军打得惊恐万分。

    骑兵用的火枪要短一些,小一些,射击时先用绳子把枪拴在脖子上,在马鞍上支一个“Y”形的架子架住枪管,后部的木棍抵住胸前的铁甲,右手点火。

    到了十五世纪初期,战场上出现了更小型的手持火炮,原先的“火门枪”的木制握柄被重新设计过,射击时能够倚靠在士兵的肩膀上,而不再是架在支架或者地上,从而,步枪的定义被正式确定为,单兵肩射的长管枪械。

    而且,工匠们在新式火枪的枪膛内装进了一种能够控制点火的机械装置。

    但是,这种武器只有在近距离,乱枪齐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较大的威力。

    到了十六世纪中叶,在日本战场上小放异彩的“火绳枪(Arquebus)终于出现。

    最初的火绳枪的点火机构是一个简单的呈“C”型的弯钩,其一端固定在枪托一侧,另一端夹着一根缓燃的火绳。

    火绳是经过硝酸钾或其它化学药物处理的麻绳捻成的,到了后期,也有用火棉(纤维素硝酸酯)拉成丝与浸过蓖麻油的麻绳捻在一起,阿拉伯地区甚至使用“燃水”(石油)浸泡麻绳制作火绳。

    弹丸采用铁或者铅做成,一般来说,因为铅软且易变形,所以在装填时和命中目标时,都有相当的好处,否则的话,装填弹丸时,需将铁弹丸放到膛口,用木鎯头打送弹棍,推铁弹进膛,非常的浪费时间。火绳枪发射时,可用手指将金属弯钩往火门里推压,使火绳引燃点火药,继续点燃发射药。

    这样,射手可以一边瞄准一边推火绳点火。火绳枪使用了滑膛技术。

    不过,由于其是前膛单发填装,且弹丸与推进药分装,所以其射速非常之慢,大约为30秒一发,而且是经过训练的高级火枪手。

    再者,暴露在外的火绳非常容易被风吹灭或者雨浇灭,射击非常容易失败,枪手还需要用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绳,所以射击失败之后的重新射击也非常的麻烦。

    随着技术的发展,需要火折子直接去点火的问题被圆满解决,西欧的工匠们在枪的后部增加了一个由扳机所带动的小火炬,这个小火炬在战斗的时候一直燃烧着,当需要开枪的时候,就扣动扳机使小火炬向前运动,接触到前面插着的火绳,而小火炬是用浸泡了蓖麻油的布团揉成,上面燃烧着的火不易熄灭。这样一来,火绳枪手在射击失败之后就不必再重新打火折子,射击起来方便了许多。

    这种新式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的口径一般为15至20毫米,管径比一般为40到45毫米,而最大射程一般为60至80米,它在1543年传入了日本。

    “Musket”火枪——于1500年前后诞生于德国纽伦宝地区的螺旋式线膛的扳机击发火绳枪,也称“步枪”(Rifle),由于内刻的膛线有效的加强了枪的准确度,枪管的长度也有所提高,能对弹药受力后的运动进行较好的导引,也就是说,其最大射程有所提高,到达了200米之多!而且,这种火绳枪还具备了由准星和照门组成的瞄准装置,所以,准确度大大提高。总之,可谓是枪界一大革命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