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辑 毒

    第九章 辑 毒 (第2/3页)

此错开互相垂直,跟我们平常看见的不一样呢?”

    王小雨说“你平常看见那些航拍无人机用的螺旋桨,是2叶的马刀桨,他们属于高速螺旋桨,转得很快,所以噪音也比较大,如果飞临目标上空,很容易被听见螺旋桨的噪音,从而暴露目标。我这个其实是两副2叶的马刀桨,彼此错开分成上下两层,上层螺旋桨产生的高速气流,让下层的螺旋桨利用效率更高,从而提高升力。而且他们的尺寸更大,所以只需要较慢的转速就能产生较大的升力,也就降低了噪音。不容易让别人发现。”说话间,四个螺旋桨已经安装好了。

    他这架无人机本来是为了参加护林防火招标活动的,机子上已经装有摄影机和红外线成像设备。现在王小雨用它来进行晚间的低空侦察,不用改装直接拿来用就行。

    很快他就扣好了电池,对接好了摄像和遥控的频率,开机试运行了片刻,他右手拇指轻将油门一推,无人机腾空而起,带着呼呼的风声,欢快的朝前飞去。

    小李听到呼呼的风声,问道:“你不是说这种螺旋桨会降低噪音吗?我怎么还听见呼呼的风声?不怕那些人发现吗?”

    月亮不屑的说:“一看你就是没有玩过无人机的人,那种航拍用的无人机噪音有多大你知道吗?隔一个足球场都听得见,现在头顶上的这架无人机离我们最多三四十米,你还能听得见风声吗?”

    小李点点头道:“确实很小,几乎快听不见了”。

    他们不知道,这一点小小的改进,王小雨做了三个月的实验,才找出最匹配的偏转角度、直径、和做功表面积等等参数,那还是借助了3d建模,电脑辅助的情况下。他本来是打算申请专利的,但是想到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一旦那些大公司抄袭的话,能有什么办法?想想互联网业内有多少小公司,被BAT联盟所扼杀就知道,那官司也是永远打不赢的,所以懒得去浪费那几千块钱专利费。

    此时,无人机小白鸽已没入了漆黑的夜空中,他们用肉眼已经看不见了。王小雨唯有利用笔记本电脑上的地面站进行盲飞,,地面站里,高度、速度和风速等数据标示得一清二楚,GPS飞行轨迹就成了王小雨控制飞行的主要依据。

    幸好这套红外线成像设备是来自岛国进口的,分辨率非常高,无人机刚刚升上头顶百余米的夜空中,就有了发现,不单前方山脊上潜伏着十几个红色的身影,江边的滩涂上也还有两队人利用灌木的掩护在快速移动。

    小李以前没有见识过红外成像,好奇地指着屏显问:“咦,这些红色移动的小点是什么?”

    王小雨左手食指放在嘴边,“嘘”了一声,轻轻说:“别出声,那个小山包下面的河边,还有两队人,我靠,他们正在包抄上山去,看他们那动作好熟悉,像是我们的武警呢!只是这红外线成像无法看清肩章。”

    小李一听,脸色刷白,知道遇到了武警缉毒,这是一个棘手的情况,急忙招呼月亮和王小雨趴低一点点,以免被对方发现。

    月亮也很不安,虽然明摆着那些武警不是来抓他们的,但是一旦和山上的人交火,自己这里离着不远,300来米距离,正好在AK47冲锋枪的有效射程之内呢。

    小李压低声音道:“现在天色有点晚了,他们未必能发现咱们,只好在这里躲一阵,等他们走了再说。”其实说这话他自己觉得也不靠谱,在这没有人烟的荒山野岭,摩托车的发动机声音能传出老远,就算没看见也听到了,这么说只是为了给大家一点安慰罢了。

    三人于是一动不动的趴在灌木丛后的草丛里。王小雨透过无人机地面站上的屏显仔细的观察着前面山包上的动静。山包上的树很密,红外热成像也只看到一些模糊的红色影子。山脚下移动着的那两队人很好分辨,山顶上潜伏着的那伙人就只能看到一些忽隐忽现的红点了。

    山包上的人好像没有发现山脚下那两队人,倒是有两个人指着王小雨他们这个方向比比划划。难道是说他们发现了王小雨这几个人,才到山包里躲起来的?他们十几个人会怕王小雨三个人吗?这是简直是瞎说。

    山脚下的那两队疑似武警的人,一看就是久经训练的,很快就经过滩涂,来到了小山包的脚下,他们一时潜伏,一时爬行,有些打个滚就躲到了树后,彼此之间配合纯熟。一会儿就摸到了潜伏着的那伙人身后百余米的地方。然后又分散开来,形成了一个包围圈,潜伏在小山包上的人还浑然不觉。

    终于,还是被山上的人发现了,山上一个人站了起来,拔出了手枪,大喊道“有情况,快跑!”,这一声在寂静的山野里穿的格外远,连藏在300米外的王小雨他们都听见了。话音未落,那个人一下子闪到树后,“呯呯”就朝疑似武警的方向开了两枪。其他的人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