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诛仙观三载修渡 问佛寺一刹惊鸿106
第211章 诛仙观三载修渡 问佛寺一刹惊鸿106 (第3/3页)
年纪就可倒背百家姓,论语之类的神童,他们只能说是厉害,而不能说是有般若。
般若是无形的,同时也是有形的,一个人有没有般若,不是单单用言语可以表述出来的。必需是言、法、身、行相结合,缺一不可,这才堪得上是初级般若。
有些人正为自己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技术而感到自豪的时候,佛祖和道祖,其实都在笑他不过是个行尸走肉般的皮囊。所以他不得成‘道’,也不得成‘佛’,永远活在一个‘相’字里。
自己,把自己,给束缚了。
解铃还须系铃人,佛以‘言法身行’的大般若劝解、引渡世人,道也以‘言法身行’的大般若劝解、引渡世人。可最终的最终,都败在了‘人心’二字上。所以到了后来,无论是佛也好,道也罢,都,只渡有缘人。
吴指南、四锅、五鬼和六邪虽没完全得‘道’,或者说得‘相’;也虽然没有那种真正的大般若。但是他们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修行,他们已经能够做到看破世间虚相;即拿得起,放得下。
一方是千年的修为,一方是植育了不知多久,多苦的人参果。说不要就不要,说撒手丢掉就撒手丢掉,说看开就看开,试问这份胸怀,几人可达到?
明明有半根手指头,可让他们当间一人恢复千年的修为,代价只不过是让六邪继续受那求生不成,求死不得的痛苦。但他们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拿得起,放得下,在他们眼中,千年的修为只不过是个‘相’。
知道自己即使得了这‘相’也没用,也知道连自己师傅赵蕤都无法救出六邪,自己那就更加不用多说。他们,亦知道这千年的修为,远远没有师兄弟几人间的‘情义’重要。
虽然说,千年的修为是‘相’,师兄弟几人间的情义也是‘相’。但在他们心中,后‘相’却胜过了前‘相’,这便叫因人而异。有人觉得前‘相’高于后‘相’,而有人却觉得后‘相’高于前‘相’。孰轻孰重,正应了道家之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全看自己怎么去权衡。若用佛家里的话讲,那就叫做,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所以经了这事儿后,吴指南、四锅、五鬼和六邪的言法身行,都深深影响到了李白。有般若的人就是如此,不用人去说,去点明,他自己也能从一草一木间悟出大道理。
于是乎,李白也不再去纠结于其他琐事,更不去计较于自己的得与失。收拾好该收拾的,带上该带的,师兄弟几人就高高兴兴,屁颠屁颠的下了山,离开了诛仙观。
(释解1般若:不读banruo,读bore,般一声,若三声。般若,通体来讲就是‘智慧’的意思,大般若就是大智慧。在佛经里,般若又分了很多种,和很多层意思,比如文字般若,语言般若,意识般若等等等,门道很深,在此不作多解。)
(释解2太极:太极的意思很多,也很深,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心有太多,太极就有多大。‘太极’这两个字的来由因于伏羲,经于周文王,成于孔子。
伏羲观天象而思创出八卦,这八卦不是那八个字,也不是那个阴阳双鱼图。那时候还没有字,伏羲也没画成阴阳图,只有,爻。
爻,就是阴阳八卦图上面那些‘横条’,分阴分阳,爻通过组合构成‘卦’。后来经过历史发展,仓颉造字之后,人们便给八卦安了那八个字,还有化成了那阴阳双鱼图;这是大体发展过程。
八卦的创造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完成的,是经由许多人,花费无数年而完成的。神农、夏禹这些大人物都有参与,不过其中最有名的是周文王,也就是西伯侯姬昌,他推演出了周易六十四卦。
但是这里的‘周’,不是因为他的姓,或者是‘周朝’而起的,这个‘周’字说来也非常有门道。咳咳,在这里就不说了,有兴趣的可去查查。
到了孔子手里的时候,他拜读周易之后,便作撰了十翼,即易传。可以这样来理解,易经就像一只麻雀,伏羲为这只麻雀捏造出了骨架,文王为这只麻雀添上了血肉躯壳,而孔子,为这只麻雀装上了翅膀。
这些成就是非常高的,自孔圣人之后,中华上下几千年来,也没谁能够再行超越。
孔子作十翼的时候,就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里的‘一’,定名为了‘太极’;它是这么来的。
如果你认为易经只是一本巫书,算命用的骗子书,那么我只能说你肤浅。百经之首,易经,阔天下万物。
只不过解释起来很麻烦,太极的意思很多,篇幅很大,在这里就不多解释了。)百镀一下“诗仙剑序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