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再论司马光砸缸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二十六章 再论司马光砸缸 (第1/3页)

    我们这些小毛孩子,在老槐树下评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无意中被学校的张老师听到了,他为我们进行了解读。没有想到,我们这些未入学的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对这位富有教学经验的张老师,又提出了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当时让这位张老师一时语塞。

    张老师不愧为老师,他不觉得没有回答我们的问题就丢人,就有损自己的人格尊严。相反,我们这些孩子的话,引起张老师的高度重视。他查阅资料,学习不同年龄人的心理学,想找到一份圆满的答案。想把自己的能力再提高一步。

    听说,这位张老师在学校办公室里,还和自己的同行,讨论我们这些学龄前孩子所提出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进一步引深:“走进学校的孩子,为什么就不提赔偿问题、挨打问题?”

    对张老师的提问,有得老师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孩子一天一个样,成长很快。进了学校,知识面宽了,人也大了,对问题自然也就理解了。”

    张老师笑着反问到:“你如果再换一种思维,再换一种观察问题的角度,你又会怎么看?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张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出乎别得老师们的意料。他们似乎谁也没有深想过这个问题。看似不是个问题,却又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也真成了问题,他们不得不又反问张老师:“按照你的思维,你怎么看?”

    所有的同行都把目光对准了张老师。张老师笑着说到:

    “孩子们在入学前,天真烂漫,思想不受任何约束。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走进了学校,知识是增多了,对问题的理解也加深了。同样一个故事,同样存在着价值、价钱、赔偿、个人受处罚等问题。但学生不再提问、不再怀疑,也不在担心。这是不是说明,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如果说,学龄前的孩子,把《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当成了经典、神圣的话,那么上了学,这个故事就真正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