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五十六 郭鹏失去了仅有的半个知心人

    一千五百五十六 郭鹏失去了仅有的半个知心人 (第2/3页)

每过一阵就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干的事情被发觉,然后被杀掉。

    郭瑾综合考察了程昱的部下们,选择了程昱原先的重要助手法正担任第二任司隶校尉。

    根据他的考察,他发现法正气量狭小,锱铢必较,是一个典型的有恩必还有仇必报之人,这样的人最适合坐在司隶校尉这个位置上。

    郭鹏的程昱死了,但是司隶校尉不能没有人选。

    郭瑾选出了自己的“程昱”。

    法正就任以后,似乎是为了向皇帝展示他并不比程昱要差,于是立刻就程昱之前调查的私盐贩售案展开了调查。

    他派出很多人四下里调查,目标直指诸葛亮兼管的盐务司。

    似乎想要用对诸葛亮的攻击表示自己对皇帝的忠诚,表示自己不畏惧诸葛氏背后的任何政治网络,只忠心于皇帝郭瑾一人。

    诸葛亮上表给郭瑾,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解释,并且说到了最核心的问题——只要有专卖,必有贪腐,必有私盐。

    抓可以,但是抓不完。

    诸葛亮兼管盐政数年,已经很大程度上革新了盐政弊端,增加了盐务收入。

    但是与此同时,他多次上表给郭瑾,称盐务问题并非是反腐就能解决的,若要解决,必须下大决心。

    要对盐铁专卖的局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如此才能改变贩私盐屡禁不止的局面。

    郭瑾知道诸葛亮已经尽其所能把盐务做到最好,但是至于要不要改变盐铁专卖的局面,他还在犹豫之中。

    他在犹豫的时候,法正就已经掀起了对这一轮私盐贩售的打击,急切地想要立功。

    诸葛亮再次上表,请皇帝做出决断,至少一点一点的放款对盐务的控制,否则总是这样打打杀杀不是办法,盐务收入在魏帝国的财政收入组成之中虽然不小,但也不是最为必要的那一个。

    为此,朝堂上争议之声颇大,不少人觉得这是诸葛亮在试图撇清自己和盐政弊端的关联,用心险恶。

    新的一轮政治斗争近在眼前,而这一切,郭鹏已经毫不在意了。

    蔡邕的死像一个预告,开启了随他打天下的老人们逐渐离世的进程,短短数年,很多老臣相继离世。

    这个势头一经开启,就绝对不会停下。

    程昱没了,没过几个月,田丰也没了。

    田丰比程昱年轻,但是常年在云州那种地方工作生活,过于劳累,体质不佳,虽然之后调任洛阳,但是身体一直都不好。

    兴元八年年末,田丰染上疾病,未能治愈,病逝于洛阳。

    这对冤家一个年初,一个年末,相继离世,郭鹏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有什么账没有算完,要赶着到那边去算账。

    想了想,郭鹏也觉得好笑。

    虽然他们都没了,但至少在那边,两人不愁没有人作伴,在那边也可以继续争斗,没有他捣乱,两人可以尽情的你来我往,斗个欢快。

    一定是这样的吧……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一个人的死亡并不代表什么,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不会因为少了谁就世界末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