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十三章 (第1/3页)

    公子卬昨日攻城后就已大发雷霆,本欲斩杀两位攻打帝丘和楚丘的将军。终因众将求情,法不责众,只好责令他们带罪立攻。他愤愤道:“我大魏铁军五倍于卫,又武器优于天下,小小卫国不能一击!而克,何颜杀鸡儆候!”今日攻城之前他又传令:“攻下帝丘,楚丘,兵将各升一爵,所掠财物归己所有!”令一传至兵将,一片欢腾,个个磨掌擦掌。

    禽滑厘长叹一声,转身对着卫成公。“魏兵勇猛,当真不假,可惜…  魏王今非昔日,已无贤德可言了!”他将手中红旗挥动。

    守城门之兵故弱城门,魏撞门之木破开城门,滑向城内。

    将军见之大喜,长枪一舞,两个骑甲手握长枪,头戴甲盾,迎着雨矢,冲进城门。

    公子印振奋,夺过鼓槌,亲擂战鼓。

    铁骑踏进城门,兵将挥枪直冲,卫卒连连后撤。

    城头之上的禽滑厘看得真切,眼见魏军骑兵全部进入,步卒正要跟进之际,他挥动手中黄旗。

    再看城下,几十辆巨墙合拢而至,城门之处塌陷,一支火把落下,竞成一道火墙。铁甲骑兵的战马被拉起的绳索绊倒,骑士一一个落地翻滚,拖着沉重的钙甲与疯狂的战马相互冲撞。他们想冲破巨墙,可巨墙内探出的长枪将前进者刺倒。

    城上,弓弩手万箭齐发,将城外步卒射得转身便退。将领竟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后事。

    半柱香过,魏军二千铁甲兵将已枪弃一边,瘫在地上。战马伤残无数,嘶呜不止。卫军三面冲出,尽将魏兵捆绑押上城墙。

    这一切井理有条,看得卫王连连叫好。孙机亦喜悦在脸,紧随卫王,看着甲兵被押至附城口处。

    魏军攻城之兵退了,将军们驰向中军,看着上将军公子卬。

    一批飞骑从后队而来,马上之人高喊道:“报上将军,楚丘已破,大军进城!”

    公子卬脸色一振,随既愤恨喊到:“攻城!”

    可怜城上铁甲兵将,被自己军中飞来的雨矢射倒一片。

    禽滑厘叹道:“疯了!魏将军疯了,我要去魏都,告予魏王。”

    孙机同样叹道:“巨子,魏王也利令致昏了!”

    城下跑来将军,浑身带伤,血浸衣甲。他跑至卫成公前,跪倒哭喊:“禀告我王,楚丘城破,魏军屠城了!”

    “啊!”几人几乎同时发出惊叹。

    卫成公望着楚丘方向,眼含热泪,默默无言。众臣和随巢子也悲愤地看着那个方向,眼圈湿润。

    许久,卫成公才缓缓转身,擦拭一下双眼,平静地说道:“御使何在!”

    御使向前拱手,声音哄亮。“臣在!”

    “将楚丘噩耗告知城中兵将、百姓!”卫成公一言一句。

    “臣领命!”御使施礼而起,跑向中军。

    少顷,无数铜锣响起,令兵唱道。“魏军屠城平阳、楚丘,卫王誓与帝丘共存亡!”令兵之声传遍帝丘整个城内。

    卫军仗着居高临下和墨者的器械把几倍于己的魏军一次次杀下城墙,可伤亡很大。而魏军一次次发疯似地从云车上冲进城墙,渐成优势。

    卫成公夺过身边护卫长枪,冲向城上魏兵。

    “孙宾!保护我王。”孙机高喊,也拔剑紧随。

    魏兵见是卫王,个个拼命杀将过来。孙宾长枪在手,左迎右挑,挡在卫王身前。

    突然,一名魏军赤身将军,手提长剑,一跃而起。他欲跳过孙宾,来刺卫王。孙宾摆脱交手的魏军长枪,回身刺下,却已够他不到。赤身将军长剑挥舞,将卫王手中长枪打掉,不顾护兵刺来的刀枪,狠命一剑刺向卫王。

    卫王肥胖的身躯已无法躲闪,瞪着双目看着刺来的利剑。千钧一发之际,孙机已扑向卫王,长剑恨恨地穿透他的胸间。

    “相国!”卫成公大喊。

    随着喊声,众臣及护卫杀将过去。再看城内上城的阶梯上,蜂拥的百姓,高举着铁钎、铁叉、木棒冲向城墙,加入了守城的队列。

    魏军被杀死在城墙之上,魏兵退却了!城外传来鸣金锣声。

    孙机躺在中军床上,气息微弱,胸口血流不止,御医无奈地向着卫王摇头。他移动眼神到卫王身上,口里伴着鲜血微声断语。“齐…弱…小,归一…贤…王。”

    卫成公含泪点头。

    他把目光移向孙宾。“照…巨…子…说的…去…做…别…”话没说完,瞪着双眼,头已歪向一边。

    中军帐里一片哭喊之声。

    邹忌和太子田辟疆一行策马飞奔,齐军大营,已在眼前。他放慢马速,把心里想对田忌说的话又理顺一遍,徒增几分信心。

    邹忌几日内盘桓着魏国和卫等诸候战事,今日不朝,他扶琴厅内,内心却在谋划。巴亚领着孩子,坐在一侧愉悦地欣赏着琴声。

    他接到了前方战报:魏军已破楚丘,再合兵攻打卫都帝丘,两日也未曾攻破,还损兵折将上万。赵、韩、齐援兵已到章丘城下,魏军后撒十里,正与联军对峙。而楚军亦集结五万,陈兵魏楚边境。又报:魏调集河西龙贾之军,已奔卫国而来。

    他想着下面可能发生的,魏与联军交战与否,秦都必兴兵。他深知师兄公孙鞅和赢渠志向,他们会先取河西,再而进兵阴晋,直逼魏国腹地。借魏与联军拼杀之际,坐亨渔人之利。而楚怕是只有样子,不会过江而击,他还没有贤才能将,更没有精兵足粮。

    他停下扶琴,又走到几案边,拿起锦书,看着上面“东西对进,天下各半!”这八个字。

    这是昨晚一童子送来的,他也不言语,交予府宰便走。府宰忙将锦书送至邹忌面前。

    邹忌一看这几个字虽不是鬼谷先生笔迹,却似先生之言。他递予巴亚,夫妻二人琢磨一会,料想定是先生暗示。他俩一阵喜悦,先生已来齐国,分咐府宰从速寻找。

    看着这八个字,邹忌明白了,这是让自己说服齐王,不能坐等,而是要强兵攻魏。与秦国东西夹击魏国,可各得一半江山。他更坚信自己所料秦必出兵的想法,看来,自己必须说动齐王,借此次机会,一举攻入魏国。

    他换上朝服,分咐府宰备车。正要进宫,宫中内臣却骑马而至,宣他进宫议事。他心里高兴,看来齐王亦看懂此局,与他商议伐魏一事。

    他在后厅叩拜完高兴的齐威王。“微臣料想我王与臣商讨伐魏一事!”他微笑自信。

    齐王一愣,疑惑地看着他。“伐魏?相国还是先看看刚到的大将军战报吧!”他得意地说道。

    太子田辟疆把战报递与邹忌。

    邹忌接过战报,急忙看去。战报所说,魏军援军己到,与赵、韩、卫、齐联军对峙。上将军公子卬扬言要把群猴打败,让诸侯跪拜魏王,看谁敢不服魏天子之名。可刚过两日,还没交战,魏国上卿陈轸便赶到帝丘,要与众诸候议和,让诸军将军速传与本国之王。最后还说,魏军不再恃强凌弱,赔付诸候兵马之资。

    邹忌看完,心里一振,看着得意的齐王和太子。“大王招臣,是想听微臣之言吗?”

    “相国还有何言!魏已惧怕我大齐兵甲,现求议和,又赔兵资,本王想让相国代本王前去签字。”齐威王说道。“魏王曾称魏甲天下无敌,今日看来,他亦有惧怕之兵啊!”他转向邹忌。“多亏相国多年勤理政务,才使齐国国富兵强,此次列国之中又扬眉吐气了,哈哈哈!”齐王笑完。“相国代本王也该威风一下,好好羞辱一下那个魏国上卿陈轸和那个屠城的公子卬!”

    “启禀我王!”邹忌没有兴奋,而是冷静庄肃。“微臣以为不可议和!”

    齐王和太子都停下了笑声,惊异地看着他。

    “魏王并非贤德之人。他拚弃臣子之心,置天子于手掌,大典登基,取而代之,实已国贼。”邹忌正色。“魏王并非仁义之人。他恃强凌弱,为震服他国,竞以岁岁进贡于他的卫国为鸡,杀鸡儆候,且凶残至极。…自幽王战乱,诸候纷争不下千次,而能屠城者,唯此无道之人!”他顿了顿,看了看点头的齐王。“现在事已至此,魏王公愤列国,而他却议和,微臣断定绝非惧怕联军,而是另有阴谋。”

    “对!儿臣觉得相国所言极是。”太子田辟疆抢话说道。

    “噢!”齐威王看着太子。“你且说说,阴谋何在?”

    “在秦!”太子挺了挺身子。“秦、魏河西怨仇已久,虽结友好,绝非本意,应是公孙鞅之阴谋。现魏军正盛,又调河西大将军龙贾来援,可见要与联军死拼。却忽又议和,定是魏国西面出了问题,应是秦人攻打了河西。”

    齐威王看着太子,面露喜悦。“想不到我儿有如此进步,分析深透,看来真是成熟了!”

    “儿臣谢父王夸奖!”太子美滋滋地看着齐王,又偷眼转向邹忌,迅速收回目光。

    “那不可议和,又当怎样?”齐王不看邹忌,却望太子。

    太子略加思索。“不议和就是打吗!”

    “怎么打?打谁?打到哪里?”齐王收敛笑容,语气渐厉。

    太子看着邹忌。“相国能细言之!”

    “启禀大王!太子所言不错。”邹忌暗讨太子总想在齐王前露露脸,也好,把他拉进来。“殿下之意,微臣稍明白一些。魏议和是解其眉燃之急,危机一过,还会出尔反尔,故议和是魏之阴谋。而于联军,出兵本欲解卫国之危,虽各自怀揣细算,可已算是与魏为敌。敌者,消灭也。现发兵攻魏,名份条条天成。许逆天子,恃强凌弱,屠杀无辜,这些罪名都可得诸候响应。魏、齐早晚一战,地域之因,此机若失,齐再称雄天下,难也!”

    “父王!儿臣也是此意。”太子面露喜色。“打…”

    齐王白了他一眼,沉思起来。太子只好停下,和邹忌私下点点头。

    齐王起身,在厅内来回踱着步,渐渐脚步放慢,停在那里。他对着邹忌,摇了摇头。“相国之言不妥!魏虽无理,可还有强势甲兵、战车,诸候之最。我齐国刚刚殷实,兵甲虽强,未战几回,怕难抵魏国!”

    “大王!”邹忌有些激动。“伐魏乃出正义之师,士志鼓舞不计,必得韩、赵、楚、秦响应。微臣料想,秦国可能巳进军魏境,如我齐国伐魏,这便是东、西、北三面攻之,此役必能灭之。届时,齐凭伐魏盟主之份,天下可重新划分,齐必将成为中原半壁之主!”

    太子高兴的正要附合,齐王却摆手制止了他。

    “相国之谋听起甚是合理合情,可本王更深知诸候。燕、楚大国素与齐不睦,难免会趁火打劫。而韩、赵与魏原自一家,虽有不合之处,也有共存之念。齐领头伐魏,必行在风口浪尖,稍有差错,便重蹈魏辙,引火烧身!此事还需先探听诸候风声,从长计议。”齐王轻轻摇头,自言自语。

    “父王英明!”太子施礼说道。“父王虑事细心,察验秋毫,儿臣亦觉冒失!”

    “有此想法,本王已是高兴。”齐王看着太子。“实怕平庸,无谋略之人。”他又转向邹忌。“相国可先与太子赴卫,议和之中,再探实诸候口风,也好再做定议!”

    “微臣领命!”邹忌不能再说了,他知道齐互顾虑,再想齐王话没说死,确应先探诸候口风。

    邹忌回府安排完探报,便和太子一行出发,赶往帝丘。

    大将军田忌将太子和相国接进中军,汇报了战事发生发展情况,最后告知,魏上卿陈轸早就拜访了韩候和赵候,只等齐王了!

    话还没有说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