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十七出塞

    第四章十七出塞 (第3/3页)

沾君出塞衣……”李妈妈默默念道,仿佛勾起心事,半天说不出话来。“云州颜公子?难不成——啊!天下七望,白玉楼好运气!”一张白纸被李妈妈看了又看,最后丢给喜欢的小娘。

    “白玉楼好愚蠢!——哈哈哈哈哈!笑煞老夫”晋阳府衙一座书房,两名男子席地而坐,中间一壶香茶。

    文士男子面白长须,温文尔雅,手拿师爷刚抄录好的十七首《出塞》,大笑不已。

    “这颜家子在云州之时名声颇大,不成想到这凉州,也惹出如此哄传,到也是个人才”对面男子短须大耳,鼻直口阔,一双丹凤眼目含精光。

    “人才?盖压云州?八百年谪仙?笑话!——”长须男子不以为然,一首端茶一首拿诗,其中的几首《出塞》,倒颇合他心意。

    “你啊,何事都是较真,就不能睁只眼闭只眼!这颜子卿加入骑军,不知那吏部颜尚书又做何想?哈哈!——还差五首,可惜了!!!”短须者也很喜欢其中几首,特别是“但使晋阳汉将在,不教戎马度阴山”,说的可不就是自己么。短须之人姓伍名祐字建章,时任晋阳兵马大都督,官至正二品镇北将军,晋阳军统帅。

    “是啊,可惜那剩下五首,被一顿酒钱给耽误了,掌柜误事,掌柜误事啊!”说完,长须男子哈哈大笑。越笑声音越大,笑到最后,反倒笑不出声“哎!——”端起茶杯,吹去浮沫,晃一晃黝黑的茶汤,“掌柜误事,几首诗耳;宰阁误事,祸乱天下!哎!——”长叹一声,摇头不语。长须之人乃方鸣石,字凝斋,时任凉北行省巡抚、晋阳知府、晋阳军督师,与伍祐乃是至交好友。

    说起这巡抚职务,在大汉也是一个奇葩。大汉地方行政官制原本只分三级,知县、知府、总督。但全天下共有一千余县,三百余府由九州统辖,平均每州下属三十余府,管理很是不便。本朝太祖建制后,成祖改变官制,州与府之间添加行省,设立巡抚,设为四级。知府五品,总督一品,巡抚三品正好处于总督知府之间。

    一百多年过去,三冗(冗员、冗兵、冗费)问题愈演愈烈。为削弱官员的权力,太祖朝开始便一职多官,但设官分职尚有定数,科举、恩荫大行其道,官僚机构庞大臃肿此为冗员。为抵御北方狄戎南侵,军事体系愈发庞大;同时为了防止武将专权,实行“更戍法”,使兵将不相习,兵士虽多但不精,此为冗兵。军队、官员增加,财政开支也随之大增,岁入更是入不敷出,此乃冗费。

    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终导致问题不得不解决。前朝世宗皇帝任用谢玄谢安石变法维新,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免行法等相继推出,岁入增加倒是明显,至于说成效……

    三冗当中,冗兵、冗费很难减少,所以历代皇帝都从冗员上想主意。县府两级不能动,总督就九名也无意义,巡抚一级就成了牺牲品。时而撤销、时而重设,有时合并、有时兼任。到这元祐年间,已经成为一个万金油官职,可合可撤,可单任可兼任,知府可兼,总督可兼,钦差大臣亦是可兼。

    方鸣石七年前,元祐二十六年就曾担任交州总督,官至一品,因故被贬至凉州担任知县,历时七年再任巡抚一职。晋阳知府正五品,晋阳督师有督帅晋阳全军之权,高于伍祐之职,可算正一品,由此可看出凉北行省巡抚一职之尴尬。

    “是啊,凝斋兄!北边旱灾,狄戎寇边连年不绝;南方水灾,九夷百蛮经年叛乱,朝具混乱,维新派和清流党相互倾轧。” 伍祐说到此处,低头不语,武官妄议朝政,乃是大忌。伍祐不是不敢,自身身为武官,只觉多说无益,

    “时局维艰呐,如今朝堂,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做起事来非对就错,对人不对事,长此下去,哎!——百姓不易!”方鸣石想到此处,痛心疾首却又力有不逮,满身的惆怅惋惜。

    “说到百姓,凝斋,我得提醒你,七年前的旧事莫要忘记,这次万万不能犯糊涂啊!” 伍祐知道自己至交好友是何类人,一旦拿定主意,谁人也劝阻不了,略作规劝只是了尽朋友之谊。

    “我知道,建章无需多说!——官场倾轧,百姓何辜”方鸣石把手中茶汤一饮而尽,“好了,即将出征,看看还有何未竟之事,这次须得吹毛求疵才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