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学校开学

    第一百一十章 学校开学 (第3/3页)

来宾和学生们慢慢的静了下来。

    典礼还是由李治来主持。

    李治宣布:“各位来宾,各位朋友朋友们,窑岗小学成立大会及窑岗小学开学典礼现在就要开始了,现在举行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完全按照前世时的方式进行。旗帜本来张知木想重新设计一下,可是一直没时间,就直接采用前世的少先队旗。音乐就完全采用了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是选出来的几个帅小伙,穿着新式迷彩服,带着贝雷帽。这给来宾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升旗完毕,李治又宣布:“下面请我们尊敬的窑岗商贸总公司总经理张知木宣布庆典开始,并讲话。”

    接着是一阵掌声,那些从来也没参加过这样的大会人,见大家都鼓掌也就都跟着鼓掌。

    张知木站起来面向学生们宣布:“我宣布窑岗小学现在成立了。”下面又是一阵掌声。

    张知木又宣布:“我宣布窑岗小学第一学期现在开学了。” 下面又是一阵掌声。

    “从现在起,来到窑岗的孩子们,就都可以上学了。希望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都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希望学校的老师们,都能成为教书育人的模范,能为社会培养出栋梁之才。”

    总之张知木的一番话,讲了能有十分钟。听得台上台下一阵阵掌声。当轮到秀容知县讲话时,秀容知县到是很实在,他站起来说,“话都让张义士说了。我就一句话,希望学生们长大了都能成为张义士这样的人。”

    他的话,带来一阵更热烈的掌声。接着都是各界名流祝福的话。

    这些来宾从来也没参加过这样的典礼,今天算是开了眼界了。中午的一棍招待和每人带走的一份礼品,也让来宾们高兴而来高兴而去。这份礼品里包括,从粗到细的铅笔和两只蘸水钢笔、一套小学课本,更有一个让他们爱不释手的小镜子。

    典礼结束后,学生们的第一堂课是在大教室里由张知木给上的。

    大教室里,学生们都坐在前面。来宾们都在后面,这些孩子们第一次觉得了自己的重要。在这里学生们是第一重要的。

    张知木上课时开口就问学生们:“同学们都是非常喜欢上学读书的。可是为什么有人说‘最无一用是书生呢’?”

    孩子们都答不上来,后面的来宾们和老师们也没想到,张知木会问这个问题。

    “那是因为有些书生尽读了一些没有用的书。是没读好书。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好书,读那些有用的书。我们的老祖先创造了文字,就是希望我们子孙后代能够用好文字,而不是给那些无所事事的人咬文嚼字玩儿的。”张知木继续说。

    在那个时代,张知木的言论有些是大逆不道的,让一些来宾有些不快。不过张知木就是要当着大家面,让大家知道,他办的学校是要教出啥样的学生。

    窑岗小学的成立,在整个山西都引起了震动。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学校,对许多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儿。那些参加过庆典的来宾们,回去一形容那学校的玻璃窗子,就能讲上半天。所以窑岗岗小学的成立绝对是一个特大的新闻。好多人甚至跑了很远来看看这小学到底是啥样。

    不过,张知木还不知道,这所学校也给黄玉坤带来很多烦恼。黄玉坤那些以前从不联系的八竿子打不到头亲戚,也会找上门来,想让孩子来上学。因为这里孩子管吃管住还官穿,将来跟着窑岗也会有个好前程。弄的黄玉坤是左右为难。直到张知木北上回来,跟张知木一说,张知木说:“都收下,以后我们教育出来的人,就都是我们的人。你还对亲戚们有了一个交待。”

    现在,还没启用的中学大操场上,停满了马车、马匹和骆驼。货物都编好号,安排在每辆车、每头骆驼上。人员窑岗实在安排不下了,就在四周搭了不少棚子。好在很快就出发,还好对付。这些都是准备第一批先到杀胡口去的。

    临行前,本来张知木想和黄玉坤好好亲热亲热,可是黄玉坤一直在哪忙这忙那就是没完,张知木喊到:“大少奶奶,你快点过来呀!”

    “大少奶奶”这个称呼,黄玉坤告诉张知木只可以在屋里叫,不准让别人听见。这个称呼是陪孟四儿回秀容探家之后,那天晚上张知木叫的。黄玉坤知道张知木是对在秀容时,人家叫她大少奶奶的事儿有些上心了。可是张知木当时一点看不出来。结果晚上黄玉坤施展了所有的手段来讨张知木的欢心。从那以后,张知木就一想开玩笑时就管黄玉坤叫大少奶奶。

    可是黄玉坤来到床前告诉张知木说现在不方便。并在张知木耳边告诉他自己又怀孕了。张知木这下子可高兴坏了,搂着黄玉坤一阵狂吻。心想看来穿越过来也是啥都不耽误啊。

    张知木说:“本来想走之前吃个饱,可是赶上你不方便。你不怕我在外边去找别的女人啊。”

    黄玉坤说:“我不怕,我知道你不会。你那点劲现在全用在我身上了,还觉得不够呢。”

    张知木搂着黄玉坤说:“我就是在你身上没够。”

    黄玉坤搂着张知木说:“我也是。”

    ------

    顺便推荐《南宋记忆》,与本书类似,也是“技术流”穿越小说,但发生在南宋,崖山,抗元,复国,欧洲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