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迎战李自成水军
第二百零七章 迎战李自成水军 (第2/3页)
奈的摇摇头说:“大人,潼关您就多费心了。潼关千万不能丢。”然后告别登船。
在前往开元新河这段水路上,张知木和陈玉锋、欧阳鹤研究了这件事。
欧阳鹤说:“事情来得有点快。如果再晚一点儿,只要我们有五千火枪兵,加上足够的迫击炮,保证和窑岗的供应联系,就是十万贼兵也不足虑。”
张知木说:“这次南下我就一定要弄到足够的锰矿石,而且要保证持续的供应。有了足够的锰矿石,回去我们的线膛枪就可以大量的生产,新型火炮也可以生产出来。我们还是需要时间啊。”
欧阳鹤说:“张总,我们要早点儿准备接管几个大城市官员。一旦潼关朝廷守不住,我们必须接管过来。这个位置太重要了,不能有失。”
陈玉锋说:“我们从冶厂请回来的那些文人可都是当过大官儿的,他们是不是可以用一用呢?”
张知木说:“我也是在一直的考虑这个问题,他们这些人在窑岗这段时间,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我们的想法也开始接近。我想回到窑岗以后,以办一个管理学习班的名义,从思想上给他们灌输一些我们的理念,这些人我看是可以用的。这对他们也是一个机会。你看段精忠和唐景窑这段时间不是合我们融合的很好吗。他们那些没有机会的人都会看在眼里,我想没有人会不想出来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能。再说了,这也是名利双收的事儿。”
欧阳鹤和陈玉锋都哈哈一笑。
由于李自成的水军把黄河东西的通路给截断了。过往开元新河的船只数量很少,窑岗的船队直接就在蒸汽船的拖动下慢慢的开进了开元新河。由于是顺水,又加上有动力拖动,只是通知后面被拖着的船上水手,让他们用锚杆经常点一下河岸,保证木船不要碰撞到岸边的石头。
两队船很顺利的通过了开元新河。开元新河的主事和警卫的官军也都没见过蒸汽动力船。他们知道顺流还看不出来用处,但是要是逆流而上,这船队就能省出来太多的纤夫了,而且也会大大的提高运河的通行能力。
按照之前的计划,船队过了开元新河后,就都停靠在岸边,准备晚上再向下游走。
开元新河主事和守卫的官军都来到蒸汽船上来开眼。
当听说窑岗的这几条船就要去要挑战李自成的水军,他们都晃头。有人说:“不行不行。我听说贼军的战船在河上排开后把整个河道都排满了,你们这几条船绝对不行。”
当他们听到窑岗的船队执意要前行时,一位官军的千户说:“如果你们实在是打不过他们就退回来,我们运河的河岸上有炮台,贼军在这里吃过我们的亏,不敢过来。”
等到天黑之后,蒸汽船的锅炉开始鼓风加煤,一会锅炉的压力就上来了,汽轮机开始“哧哧”的不断加速,这时那艘蒸汽战船上的探照灯突然点亮了,光柱一下子就照出去很远。岸上的官军这回算是开了眼界,他们知道窑岗一定是有了自己对付贼军水军的法宝,才来对付他们的。岸上官军们点燃了很多火把为窑岗的船队送行。望着岸上渐渐远去的一长串火把,张知木有些激动,那是官军盼着自己的船队能打个胜仗回来。朝廷的军队好像已经不会打胜仗了。
关于这一仗,不仅是这些官军们关心,北京城的崇祯皇上同样更是关心这一仗。
张知木离开窑岗前给李公公送个信儿,说自己要去会会狂妄的李自成水军。这个信儿很快的就送到了崇祯皇上的桌上。
只要是有关张知木和窑岗的消息,崇祯皇上都很喜欢。
上次,张知木将捉到的内阁大臣们派到窑岗的奸细当做锦衣卫的人送给了李公公,李公公将此人送回京城的过程中突然暴毙。此事崇祯皇上知道后,大笑着说:“天下就没有比张知木更聪明的人了。”
因为张知木这一手,既没杀人得罪内阁大臣们,又达到了杀人目的。同时也是通知了皇上,内大臣们对窑岗动手了,是想削弱皇上一直借助的外力。这事儿传到京城,不论是崇祯皇上还是内阁大臣们都当做没事儿一样,没有任何人再提起这事儿。其实越是没人提这事儿,就越说明大家都太重视这件事儿。
崇祯皇上心说你们这点小把戏跟别人玩玩儿还可以,跟张知木去玩可算找到对手了。
内阁大臣们听到此事自然心里不悦,又担心真的惹恼了皇上,弄得皇上大怒也不好收拾。好在皇上没再提这事儿,更让他们觉得庆幸的是还有三个卧底奸细没被窑岗发现,这三个人没出事儿,就说明死去的人啥也没说出来,保住那仨个人。
这次崇祯皇上收到张知木要去黄河打通水路,挑战李自成水军的信儿,让崇祯皇上心里既高兴又很不是滋味儿。高兴的是张知木能在最困难的时候主动出击,实在是太难得了,真是又一次雪中送炭。张知木总是在最关键的地方和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心里不是滋味儿是曾经无敌天下的大明朝水军,竟然连李自成的匆忙组建的杂牌水军都打不过,黄河上这一仗被人家打得是死的死降的降。最让崇祯皇上郁闷的是,等朝廷派人去捉拿那些降将的家人时竟然一无所获,看来这些朝廷的将军们早就做好了投降的准备。
还有的是,崇祯皇上也还是对张知木他们有些担心,虽然崇祯皇上已经知道窑岗人已经试验了蒸汽船,可是那究竟能不能打仗,还不得而知。李自成的水军打败了明军水师,缴获了不少战船,又召集了不少投降的官军,现在是兵强船坚士气正旺。窑岗的船和人终究是太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