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袭会稽 第八章 营变

    第一卷 袭会稽 第八章 营变 (第2/3页)

    裴盛秦摆摆手:“罢了,尽人事听天命而已,事到如今,只好等上一日。或许桓玄畏我大秦兵锋,就算猜到旨意是假,也顺坡降了亦说不定。”

    不知为何,裴盛秦心中极为不安,这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恐惧。之前裴盛秦凭借着历史书上的记载,对这个时代的一切了然于胸,可以做到无所畏惧。但自从他入秭归劝降起,至少这益州荆州的局部历史已因他而改变,脱离了原本的轨迹。

    在失去先知先觉外挂的加持后,裴盛秦便只是一个智慧寻常的普通人,而他今日面对的却是这个世界最顶层的两个人物。压力之大自不必说,裴盛秦甚至总有一种被他们看透内心的感觉。

    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强烈,裴盛秦总是觉得今日的与桓玄、司马执画的对话漏洞百出,总是觉得他算漏了什么很重要的东西,却难以想起。

    此时的光化洲秦营正在用餐,一队队士卒围着圈吃饭,吃的是蒿团,这是益州特有的美食,士卒们以此物寥解思乡之情。

    东晋来的使节不过一二十人,还是老弱居多。因此裴元略也并不在意,只让两个亲卫引着他们在营中参观,以满足桓老太君的要求。

    徐老二是军中老人,在益州水师中威望极高,累功升迁了一个校尉,军中许多将士都服他。此时徐老二刚打完饭,端着碗来到了树荫下,碗中正是三个蒿团。徐老二席地而坐,正要进食,便见一双略显干枯的手探入他的碗中,抓起一个蒿团。

    徐老二一怒,不知哪个狗日的没吃饱,竟来他碗里夺食。正要开骂,脑袋一抬,却愣住了。抢他蒿团的竟是一个满头银丝的老妇人,脸上虽有着一道道皱纹,眼角眉梢却还残存着年轻时的绝代风韵。徐老二总觉得这老妇人很是眼熟...似曾相识。

    一旁跟过来的亲卫道:“这是晋使。”

    晋使?这老太太是南蛮子派来的使者?南蛮子的使者抢我的蒿团做甚么!徐老二顿时满是疑窦。事实上,就连跟过来的两个亲卫也是心中生疑,堂堂桓家老太君,没吃过好东西么,竟与士卒抢饭吃。

    这边一动静,便吸引了周围正在用饭的秦军的目光。众目睽睽之下,只见桓老太君慢慢将手中蒿团送入嘴里,一阵细嚼慢咽后吞入腹中。有离得近的秦军士卒惊奇的发现,桓老太君皱纹弥漫的脸上不知何时竟已布满了斑驳泪痕。乖乖,南蛮子至于这样穷么?来咱们大秦军营抢到了一个蒿团,竟还感动的哭了。

    而其中包括徐老二在内的部分士兵,离得较近的,看着桓老太君五官,都渐渐感觉到了怪异。好像,在记忆的深处,曾经,在哪里见过这张脸...

    此时,桓老太君吃罢蒿团,环视了四周,叹道:“三十多年不曾吃家乡之食了,一时情不自禁,望诸位秦军将士见谅。”

    她的声音与年龄完全不符,清冽如雪。徐老二瞪大了眼,好奇问道:“蛮...咳,晋使也是蜀人?”

    桓老太君微微点头,说道:“嘉宁二年去国。”

    嘉宁,是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二年。嘉宁二年,桓温伐蜀,破成都,亡成汉。在座的七万益州水师,是前秦朝廷刻意精挑细选的七万“成汉遗民”,嘉宁二字,对这里的七万益州水师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听到这里,周围无数士卒都自发围了过来,已有士卒忍不住问道:“这位夫人,您是当年国破之后被南蛮虏去的女子么?”

    一旁的两个亲卫对视一眼,互相看到了一抹凝重。他们可是知道这女子身份的,这可是桓家的老太君,难道和蜀地还有什么联系?两人都觉得事情有些失控,便偷偷穿出人群,向裴元略禀报去了。

    这时,桓老太君见周围士卒都已围拢了过来,便哀哀一叹,悲悲戚戚的说道:“那年,风雪弥漫,他裹毡而来,我衔璧而出。”

    终于,有许多益州军士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