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变数
第三十一章:变数 (第3/3页)
人也没问啊。”
貌似他是没问。方才只是考虑着像他这样的高官应该入住诸侯馆才符合身份。庞忠突然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连忙又问道:
“你什么?百姓近万?何来这么多的人口?”
他记得云梦制野时,君上只赐封了王姬500户并且还是从其兄长的采邑中迁出的。为此朝中的百官没少私下议论。云梦短短一年间竟然扩充了四倍的人口,显然这事情是有些蹊跷的。二叹了口气,戏谑的自嘲着。
“哎!我们云梦啊!自从邑主大人下了婚嫁的法令。哪儿个男子不是三妻四妾的?这人啊!自然便多起来了。的未行冠礼,已有一妻一妾。若是这两年内家中还不得男丁,恐怕是要继续娶妻喽。生活不易啊...”
“竟有这等事?“
此时的卫国,自姬费为君以来,国家相比以往的年月要太平些。未经大的战事,很少有地方官会贸然修改婚嫁的法令。
庞忠向二仔细询问婚嫁政令的细节以及王姬在簇的风评。二也未做隐瞒,将姬兰平定物价,收留难民的事情悉数道出。当然他不知道那些安置在城中的人口是从越国购买的奴隶。庞忠越听越觉得奇怪。
“城中的野宰对此不闻不问的吗?”
显然这里的一切已经被王姬操控。庞忠认为那野宰怕是被王姬收买了,所以才睁只眼闭只眼。
“我们大人啊!素来与邑主不和,城中百姓人人知晓。前些还被邑主关进了大牢。至今还未放出呢。”
不料这剧情反转的,一时间让庞忠有些摸不着头脑。言语中,他能听出二在极力的袒护野宰。随后又问了问野宰在此处的风评与政绩。没想到那名叫王诩的年轻人居然是名干吏,村口的繁荣都是出自其手笔。
二离开后,他独自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枯黄的景色。
“哼!怪人!”
庞忠感叹过后,换上那身不再潮湿的衣袍出了客栈。他穿行于坊市间,四下打听关于王诩的消息。之前或许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询问过后,才发现百姓们众口一致,对那野宰可谓是交口称赞。然而交谈时,却不自觉的流露出惋惜之色,言语中还带着一丝对王姬的不满。
他对这王诩越来越有兴趣了。一个野宰居然不畏权势,敢与王姬争名。在他看来,这人一定是初次为官,不懂官场上的人情世故。哪儿有地方的官敢与采邑主争抢生意?避之都唯恐不及呢。更何况他还犯了大忌讳。与上位者争名,等于自掘坟墓。遭人忌惮排挤亦是难免的。难怪被关了起来。
庞忠越想越奇怪,不觉来到了西坊剩初时他惊讶于王诩居然掌控了野中大部分的生意。认为对方无非是个贪敛钱财的货色。并且比一般人高明,懂得以收买人心做掩护。可眼下看到了学馆不,竟然还有守藏馆这样地方。而这守藏馆可是在大城邑中都难得一见的。庞忠内心对王诩的认知,开始慢慢地发生变化。渐渐勾勒出一个爱国青年,教育兴国的伟大形象。
出了西坊市,对面便是东坊剩看到那里林立的房舍都是两层的结构,庞忠又迷惑了。难不成这谷口的一里之地全部都是商业区?他紧皱眉头继续先校
国都朝歌虽然也有些店铺,但大多数的商人还是被安置在市集郑匠人营国的道理无论在哪儿里都被人们循规蹈矩的延续着。毕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而这云梦别出心裁的布局与生产模式让他大跌眼镜。卫国二十座城邑,两百多野鄙村寨中都是靠着农耕自给自足。像这样以商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庞忠还是首次在卫国境内看到。下九州,唯有宋国的陶邑是以商养民的模式。可如今陶朱公已死,相信不久后陶邑便会繁华尽逝。
正在唏嘘间,街口行出两人。他们身穿玄色棉袍,头束皮制发冠。一看便知,是哪儿里的文吏。庞忠忙行上前去,抱拳一礼。
“敢为兄此处是为何市?不知市令官身在何处?”
被庞忠拦住的两人一看来人至少比他们年长十多岁,又手提短剑。忙还了一礼。其中年龄稍大些的男子道:
“想必壮士不是我云梦之人,难怪不知晓此处。这里是民坊,并非商剩”
“噢?可这房舍有违建制啊?”
“唉!壮士有所不知。我云梦地少,野宰大人下令将民舍改建。而这民舍多以商肆的模样营造,并无逾越之。”
大周的民居是根据身份地位来建造的。用料、高度、屋顶的角度等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建筑太高便是逾越礼制,的严重些叫藐视王权,有觊觎之心。却不想这野宰以商业的建筑标准偷换了民居的概念。
庞忠颔首,微微的点零头。又向那二人打听王诩的消息。让他意外的是,士族对王诩的评价亦是极高。代表不同利益阶级的群体,能同时称赞一名地方官倒是很少见的。毕竟在这等级制度严明的社会中,想要在各个阶层获取美名着实不易。
不知不觉,两个时辰已过。庞忠没有继续再向谷中走访,而是转身朝着城门口的方向,缓缓行去。相信那帮头役已经收集了不少线索,是该将那卫常的案子赶紧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