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马氏五常(1)

    第四十章 马氏五常(1) (第2/3页)

经常因灌溉的事情,与其他家族发生冲突,严重时发生几大家族一起械斗混战的情形,马武也是曾经亲眼见识过,这才想替马家解决这个隐患。

    马武悄悄买下这段河以后,通过官府暗示马家,在官府的协调下,把这段河两岸的田产,用高于市价的价格收购了,而那一段河,也被官府立碑命名为马家河。马家河与马家就成为了一体!

    马家虽然抓住了机遇,进入了官宦世家之列,但毕竟根基不够,在失去马武的庇护以后,家族弟子当官的越来越少,慢慢又开始没落了。

    光和七年(公元182年),马家河马家,已经发展到数千族人,上千男丁,但却只有族长马周一人,在鄀县任县丞,勉强维持官宦之家的地位。

    中平元年(公元182年),很多地方发生了黄巾之乱,在离马家河不算太远的南阳郡,大规模爆发,因为官府的及时围剿,黄巾军并没有蔓延过来。

    但马家河还是受到了一些波及,当地宗贼横行,经常和饥民一起,成群结队哄抢富裕人家。

    族长马周,在鄀县为官,离马家河也有上百里之遥,自然知道现在的治安情形不好,非常担心妻儿老小的安危。

    马家的防卫力量本来就不甚强大,马周又带走了十余名精锐护卫,家里的安全没有保障。马宪果断辞官,回到家里坐镇。

    马宪回来以后,他毕竟当过当官多年,官威尚存,动荡不安的马家河,也随之安定下来。

    马周已经年过四十,在当官之前,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他才放心外出当官。

    马周辞官,除了担心妻儿的安全以外,其实还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太少了!

    因为马家族长一脉,这几代一直人丁不旺,几乎是一脉单传,在家族已经难以服众。

    按照马周的计划,至少也要有四个儿子,名和字,他早都想好了,名分别是文、勇(武)、贤、良,字则按大小排列为,伯常、仲常、叔常、季常。

    马周辞官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