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命运的交响曲

    序 命运的交响曲 (第2/3页)

受到激励的舰队官兵奋勇杀敌,于当夜全歼江内敌舰。

    这就是改写帝国国祚的“南江口大捷”。

    自此之后,赤血战旗就成了象征“决一死战”的战斗信号旗。

    在尖利的警报声中,白止战锁上了水密门。

    透过舷窗,白止战看到,后面的五艘战列巡洋舰全都挂出了赤血战旗,还打出了“誓死追随”的旗语。

    “帝国舰队,有进无退;奋勇杀敌,一往无前;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义不容辞,莫我枉顾……”

    在一字一顿的军歌声中,六艘战舰同时拉响了汽笛。

    远远看去,六艘战舰就如同六位手持长枪、身披钢铠的重甲骑士,一路狂奔冲向刀剑如林的敌阵。

    …………

    帝国西部边疆,翡翠河山谷。

    千年之前,帝国的先民就已来到这里,用勤劳的双手将这片杂草丛生、野兽横行的蛮荒之地改造成水土肥美的良田,并且沿着由东部雪山发源、蜿蜒向西的河道,开垦出一片接一片的葱郁绿洲。

    这条河因此得名“翡翠”。

    只是现在,这里成了万千帝国将士的埋骨之地。

    四年恶战,在此殉国的将士何止百万。仅仅是去年那场进攻战役,就至少有六十万官兵永久的留在了这里。

    在战火摧残下,城镇变成了残垣,绿洲变成了焦土,昔日激昂愤慨的将士也变成了行尸走肉。

    胜利,仿佛天边的繁星,看得见,却永远都够不着。更像悬在驴子眼前的青草,似乎只要再往前一步就能咬住,而每次奋力向前,距离都没有缩短,唯一的变化,也只是对胜利的欲望变得不再那么强烈。

    昨晚,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一夜之间,山谷完全变了样,就像浓墨重彩的油画突然就变成山清水秀的国画,天地之间仅剩下黑白二色。

    山谷东部,藏兵谷。

    这条山谷,由一千多年前那场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大战而得名。在那场有史以来,东西方最强帝国之间爆发的第一场对决当中,前朝镇西节度使用藏在此处的两万兵马,战胜了拥兵二十万的劲敌,一举奠定了东方帝国在大陆腹地的霸主地位,而这条阴暗隐匿的峡谷也由此得名。

    现在,这里是帝国禁卫第一骑兵师的出发阵地。

    峡谷里面,一万匹战马、一万名骑兵早已准备就绪。

    一万兵马分成十个千人大队,每个千人大队又分成十个百人中队,每个百人中队有十支十人小队。

    按照惯例,军官在队伍的最前面。

    除了不期而至的暴风雪,其他都按照计划进行。

    凌晨四点吹起床号,四点半吃饭,五点给战马喂食,五点半整理武器装备,六点整列队集合。

    炮火准备将在半个小时之后开始,禁卫第一骑兵师同时出动,从而在炮火准备结束的时候对敌人防线发起冲击。

    这是禁卫第一骑兵师在西线的第一战,也是西线骑兵部队的最后一次冲锋。

    藏兵谷里的一万人马是西线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

    或许,即将打响的战斗将成为骑兵的绝唱。

    军号吹响,准将师长冲出了军阵,策马从阵前跑过。

    排山倒海般的声浪接踵而至。

    “骑兵出击,所向披靡!”

    当声浪如同狂风般刮过来的时候,站在本列最前面的廉旭升上尉也拉开了嗓门,撕心裂肺的喊叫起来。

    别说廉旭升只是中队长,就连站在他前面的大队长,也受到了感染与影响。

    策马从战阵前跑过,准将师长并没有离开,又挥舞着雪亮的马刀跑了回来。

    “为国——”

    “赴难!”

    “为国——”

    “赴难!”

    ……

    在准将师长飞奔而至的时候,战阵前排的军官纷纷拔出马刀。

    “骑兵出击,所向披靡”是帝国骑兵部队的战斗口号,“为国赴难”是帝国禁卫军的座右铭。

    数百年来,每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禁卫军都会挺身而出。

    “为国——”

    “赴难!”

    鼓起全身力气,大声吼叫出来的同时,廉旭升拔出马刀,再高高的举过了头顶。

    东方,出现了一缕曙光。

    再过片刻,炮火就将照亮黎明之前的夜空,那也是骑兵的冲锋号。接下来,一万名骑兵将在朝阳的照耀下,义无反顾的冲向由铁丝网与堑壕构成的,每隔五十米就架着一挺马克沁重机枪的敌军防线。

    万马嘶鸣,刀光剑影。

    廉旭升脑袋里一片空白,剩下的仅有矢志不渝的座右铭。

    为国赴难!

    …………

    帝国西南边陲,云雾江峡谷,某野战机场。

    “……全都给我记住了,首要任务是找到这几道防线后方的炮兵阵地,为即将到来的总攻做准备……”

    作战会议室内,一名航空兵上校正在介绍任务。

    其实,也就是一个能摆放几十张椅子,面积超过一百平方米的大帐篷。

    云雾江发源于无极高原,蜿蜒流淌了上千千米,在这里把自西向东延绵了两千多千米的苍穹山脉切开了一道大口子,然后就像脱缰的野马向南奔流而下,最终从冈伽罗平原东部注入梵炎洋。

    “冈伽罗”在梵炎语里是“广袤肥沃”的意思。

    在峡谷的东南是被热带雨林覆盖,把东望洋与梵炎洋隔开的脚趾半岛,而往西南就是冈伽罗平原。

    云雾江的下游,其实是脚趾半岛与冈伽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

    峡谷在苍穹山脉的南坡,能俯瞰整个脚趾半岛与冈伽罗平原。

    为了控制这块战略要地,帝国陆军工程部队用了二十年,加上数千官兵的生命修通了横穿脚趾半岛的铁路。

    虽然帝国对冈伽罗平原并无野心,但是需要靠军事威慑牵制列强。

    在此部署十万兵力,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敌人需要用两百万大军守卫平原上的城镇与交通要道。

    如果放弃峡谷,至少需要五十万大军才能守住脚趾半岛。

    四年多来,帝国陆军凭借天然的地理优势,一次又一次的打退敌人的进攻,始终没有让列强攻入脚趾半岛。

    只是现在,情况发生了转变。

    在此之前,上校就明确提到,海军本土舰队即将杀入东望洋,陆军会同时在西线与东北发起反击。就在这几天,陆军能在东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