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敏感的三才女
第98章 敏感的三才女 (第2/3页)
陛下这颗大树倒了,天下可能会四分五裂,到时侯更苦的还是百姓!”李香君的论断有点出乎沈星的意料,喜欢看书的才女见识果然就是不一样。
柳如是始终默默的倾听,然后目不转睛的盯着沈星看,直到沈星发问她才简单的说了几句。“碧君姐姐做这些事情都是按她的本心走,无关对错,如今大明这样的乱世,任何的一方势力参与进来都会改变一些走向,同样任何一方停止不前就好比夫君也会产生不小的作用,姐姐这样的插一脚看似捣乱,或许无形中正帮了夫君大忙也不一定,陛下是给了夫君很多助力,可随着夫君的强大,他的存在也制约了夫君……夫君有朝一日”
柳如是下面的话还没冒出来,沈星就用嘴唇堵住了她的嘴巴。“好了,都睡觉了,记住千万不要在碧君的面前表现出来你们知道内情,小心她把你们关起来,你们现在也知道了为夫我可帮不了你们的。”
“碧君姐姐才不会呢?她要欺负也就欺负夫君你,对我们可好了。”董小宛笑呵呵的说着丝毫不在意沈星的提醒。沈星看她那么得意一把抓过来按在了身下,惹得柳如是和李香君咯咯发笑。于是这一夜又是春风几度,就连怀孕得柳如是也难逃沈星魔抓做着力所能及得事情。
春节又叫年节在中国几千年前就盛行,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此后在文献上渐出现了岁首祭祀的记载。如东汉崔寔《四月民令》中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过新年的习俗活动在全国民间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丰富了。 [6]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唐代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宋代时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到了明代,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
南京城得百姓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