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朝天宫

    第1章 朝天宫 (第2/3页)

撞了个满怀,道人满以为是正在扫地的刘老道,心里一怒,一撇嘴:“你这不长眼的——啊——观主——弟子该死!该死!”

    说曹操,曹操到,道人竟然撞到了此刻死也不愿意见到的观主张真人,慌张之余,连忙弯腰替观主整理道袍的长袖,其实那道袍本来无恙。

    “宋卫壮,做什么这么慌张?还有,修道之人,气定神足,如何这等浮躁,张口便骂上了?”听这声音,洪亮震耳,中气十足。

    “徒弟知错了,请观主责罚。”道人把米袋放在地下,跪在地上磕头,五体投地的模样,身子像个贴在锅底的饼。

    “下不为例,这次饶了你,去吧。”张真人大袖一挥,免了宋卫壮的一顿鞭子。

    宋卫壮千恩万谢站起身来,赶紧背起米袋溜之夭夭,张真人这才转过身来,迈步上了台阶,朝着宫门走去。

    一片朝霞之下,朝天宫宫门瑞气升腾,霞光万道,张真人身着紫色织金遍身云鹤法衣,头戴紫云冠,他足有二百多岁的年纪,依然身形俊朗,面如渥丹,须发染霜,双目炯炯有神,长须飘胸,颇有些仙风道骨之象,鹤仪松颜之貌。

    此刻真人昂然站在朝霞里,简直如天神下凡,神采奕奕。

    张真人,俗名张四满,修行高强,道法精深,所持正一玄坛诛神符,夺鬼神之机,伏魔除妖,匡扶正道,乃是道门巨擘。自从元代至正年间接任观主之位,他掌管凌云观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凌云观始建于东汉末年,第一代天师张角见天下大乱,流疫肆虐,便以符水救世济人,设法坛,开门户,聚众收徒,凡入道者皆需纳五斗米,故称为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

    后张天师云游四方,一日来到江西龙虎山,见此地一水环流,群峰秀美,和象山隔河而望,近处山峰合抱,识得是白虎据守、朱雀引路的风水宝地,又在山顶发现了孕育大道的天地灵根,便在此住下,建舍镇守,以防鬼物侵袭灵根,断了天地之正气。

    大明定鼎之初,第三十三代天师张四满入应天府(南京)觐见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位雄才大略的洪武皇帝戏称:“天至高至尊,岂有师乎?”于是亲执朱笔御赐改称真人,改教名为正一盟威道,御书“龙虎山正一玄坛之印”,秩正二品,管辖道录司,执掌天下道教事,和执掌天下佛教事的应天府灵谷寺,并称教门中二祖门,直接受礼部统辖,不过后来随着明成祖迁都北京,灵谷寺的地位逐渐被北直隶天界寺取代。

    大明立国至今,天下道教势力大体有四派,龙虎山正一盟威道,北直隶全真教,陕西终南山楼观派,福建阁皂山灵宝派,其余小门小派,或夹缝偷生,或散淡求真,不求显达,论门众势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正一盟威道自不必说,深得皇家恩宠,地位显赫,镇守天地灵根数百年,道众分支无数,声势浩大,乃历代道教之所未见。

    全真教是北方大教,第一任教主王喆在元朝开宗立派,数百年来,全真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