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造革

    第四章:人造革 (第2/3页)

革原材料。

    范明礼带回来的人造革,大部份都还没卖出去。

    此时一看,这个皮货店虽然乱了一点,却看得范阳频频点头。

    嗯,应该稳了。

    穿越时空管理局,看来对自己还不错。

    在92年拥有这么一间制皮作坊,还作的是人造革,看来想不发财都难啊。

    “最近铺子上生意怎么样?”范阳便问道。

    “只能说将就。”

    王叔手里拿着一张黑色的夹线橡胶,上面画了一个鞋底的形状,正在用一把锋利的锉刀加工一张鞋底。

    范阳背着个双手,便问道:“你这是在干什么?”

    “作鞋底啊。”

    “作鞋底?这个买不到么?”

    王叔推了下眼镜:“这个还能买到?”

    “额。”

    按照后世范阳的认识来说,像皮鞋这种产品,早就有专门作鞋底的加工厂了。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

    由于国家三线建设的原因,直到90年代,四川这边的企业大部份还是矿产重工之类的路子,像这种轻工产品,只能说自给自足,经济效益很不明显,历来都靠沿海一带出口兼内销,所以产业链条并不完整。

    而沿海一带,手工业发展较早的城市,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有橡胶制品厂专门制作鞋底了,用汽模压铸,产量高,价格也就便宜。

    普通的手工作坊,要加工出一双皮鞋,那就很简单了,按照皮鞋的样式,只需要在皮革上画出鞋面,进行裁剪之后,里面有个木头模子,按照相关规格进行缝制,与鞋底进行粘贴就行。

    这样作的好处就是创业的门槛极其低廉。

    几个人,哪怕在农贸市场,都能买到橡胶鞋底,明码标价,款式齐全。

    再利用家庭的剩余劳动力,就能制作出款式多样,制作精美的皮鞋。

    然后套别人的牌子也好,山寨别人的样品也好,为别人代工也好,有一定资金了,还可以自己注册商标。

    后世温州很多大的皮鞋厂,还有几个全国驰名商标,大多数都是这么慢慢发展起来的。

    和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是一样的。

    什么都有人做,就好比皮鞋,皮带,不光有作鞋底的,鞋面也有人专业加工出来,再到某一种款式的皮扣,铁扣,鞋带,都有相关的人进行制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