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长白丝

    第一百七十八章:长白丝 (第2/3页)

    是陆上丝绸之路桥头堡。

    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只不过新中国以后,生丝和棉麻的贸易,都向苏北,浙江和上海转移了。

    赣榆区,连云港的西北部,左上角,这里海岸线长,是连云港的渔业海鲜主产地,拥有好几座大型的海鲜批发市场。

    这边和海上客运站出来的外贸街不一样。

    是市政规划的正规市场。

    而在一堆海产当中,却藏着苏北地区,仅存的一座丝绸批发市场。

    开车就花了接近一个小时,来到青口镇,这边有一家国营的丝绸大厂,就叫赣榆丝绸厂。

    紧挨着丝绸厂,就是那座小小的批发市场了。

    规模不大,七十年代就建成了,还是一座古老的棚顶式露天贸易市场。

    简单来说就和农贸市场差不多。

    预制板搭成的摊位,头顶上也是预制板搭建,一遇到下雨,到处漏水,随处可见摊贩们自己扯在头顶花花绿绿的油布,很多都发黑了。

    计划经济时期,也是赣榆地区供应布匹,棉麻,定做服装的交易市场。

    但如今冷冷清清,少有人问津。

    走进批发市场,就感觉走进菜市场一样,逛的都是一些大爷大妈。

    走遍了大半个市场,百分之八十都是卖涤纶的,要不就是纯棉的,窗帘,床单,被套,枕套,三件套,只在市场的尾巴上,找到几家卖丝绸的,产品也很单一,就是围巾,丝巾,旗袍,睡衣,还有一个定制唐装。

    国产的丝绸市场已经没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现在的丝绸企业,就没有一家不亏本的,全靠国家财政补贴撑着。

    日后苏州乃至全国最大的四家丝织厂,东吴,振亚,光明,新苏,也在未来的几年纷纷倒闭。

    现在是化学纤维的天下了。

    科技淘汰传统,这是一个必然的状况。

    1938年,第一双尼龙丝袜面世的时候,就被西方的女性疯狂追捧,买不到丝袜,这些女人就拿笔画在腿上冒充丝袜。

    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件西汉时期,素纱蝉衣,这就是丝绸制作的,只有80克的重量。

    换到今天尼龙的水平,最多10克就可以造出来。

    丝绸的光滑材质,也被涤纶,腈纶模仿得惟妙惟肖。

    但是新缰例外。

    直到今天,哪怕到了2018年,丝绸也被新缰人疯狂追捧,也是民族传统服饰最为重要的原材料。

    可是新缰本来就盛产丝绸。

    也是丝绸最大的消化地。

    从苏州运丝绸到新缰,会亏到裤子都没得穿。

    可还有一个例外。

    也是范阳一时心血来潮,想试一下。

    如果开发成功,很有可能又是一个独辟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