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拍卖场上鉴宋碑(1)

    第六章 拍卖场上鉴宋碑(1) (第2/3页)

巴往石碑那里一摆。

    周围的人轰地笑了,**的几个手下冲过去要打人,却被拦住了。封雷笑眯眯道:“看来**您涵养多了不少,是不是最近多读了几本书,修身养性了?读书好,多读书,就不会再吃没文化的亏了。”

    听他的意思,估计**之前在他手里吃过暗亏。古董这行,对专业要求非常高,一个外行人,被打眼简直是家常便饭。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机修工人想倚仗着蛮力闯入古董圈,很容易会引起那圈人的同仇敌忾。

    面对封雷的挑衅,**没什么表示,那个政府干部眉头一皱,冲他喝道:“封胖子,想参加就少废话,再啰嗦就把你撵出去!”封雷哈哈一笑,冲干部拱了拱手,退了下去。**慢慢踱步到我身旁,悄声说了一句:“看清楚了么?一会儿你就往死了收拾他。”我点点头。

    除了封雷和**,还有几个外地与本地的商人,他们都低调得很,只缩在一旁不动。

    干部看看手表,说咱们差不多开始吧。两个人把车库大门咣当一声关上,整个屋子都瞬间暗了下来。“啪”的一声,车库里的四盏大灯从四角亮起,空气中的浮尘清晰可见,气氛立刻变得不一样了。

    干部跳到皮卡上,手扶着石碑,开始说拍卖规则。别看是政府主办,用的还是古董圈的老一套规矩,叫“撒豆成兵”。参加拍卖的都叫“神仙”,每人手里一把豆子,一个碗,事先约定好一粒豆子顶多少钱。叫价的时候,数好豆子扣到碗里,推到“判官”跟前。“判官”看过所有的碗中豆,把价少的一个退回去,剩下的按照豆子多少,依次还给“神仙”。再竞一轮,可以加豆子,但不能减。周而复始,一直竞价到只剩一个碗为止。

    这规矩的妙处在于,全程只有“判官”知道“神仙”们的具体出价。“神仙”们只知道自己的豆子数排在第几,却不知道上家与下家到底搁了多少豆子。这样一来,就没人能像公开拍卖似的,一个价顶一个价,面儿大家都不会伤和气,都有台阶可下,和气生财。

    **、封雷跟其他三个商人都分到了一只青花大瓷碗,还有一把豆子。干部说:“你们先派人上来验货吧。”**冲我使了个眼色,我爬上皮卡,跟其他四个人一起围着石碑看。

    从形制来看,这块石碑是典型的宋代风格,黑面白字。碑额是双龙抢珠,精工雕镌,下面用小楷写着主人生平,洋洋洒洒千余字,可惜落款时间日期已磨平难辨。

    从内容来看,碑主是岐山当地的富绅。当时陕西已为金兵所据,他怀念故国,抑郁而死。碑文中说他临终前吟颂陆游的《示儿》诗,那么这石碑至少是公元1210年陆游死后刻的。当时这首诗影响极大,被人广为传颂,传到陕西遗民耳中也不足为奇。

    这么一块有丰富历史内涵的石碑,价值可不低。我看了一圈,发现其他四个人眼神闪烁不定,知道他们也看出门道来了。接下来,才是最考验人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验看的结果,计算这东西值多少钱,竞争对手会出多少钱。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找到一个止损点,谁找对止损点,谁就能笑到最后。

    我们跳下皮卡,走回到各自圈子。**低声问我:“你觉得如何?”我点点头:“是好东西。”**松了一口气,从口袋里数了几枚豆子,扣到碗下,推到“判官”前。很快其他人也出好了价,“判官”前面一共搁了五个碗。“判官”依次掀碗细看,然后扣回去,把其中一个碗推给一个商人。那商人有些沮丧地拍拍脑袋,把豆子扔嘴里嘎巴嘎巴给嚼了。

    结果是封雷排名第一,其次是**,剩下两人分列三四位。

    封雷冷哼一声,往自己的碗口又加了几枚豆子,推上来,挑衅似的放到“判官”面前。第二轮竞价揭晓,又一名商人被淘汰,**这次撒豆最多,抢到了第一,封雷退居第二。

    三个人都在暗自揣测,彼此到底放了多少枚豆子在碗里。放少了,怕被人比下去;放多了,又怕吃亏。**问我接下来怎么投,我想了一下,故意大声说这石碑有问题,恐怕是一块赝品。封雷听见,哈哈大笑,说不愧是**你请的人,跟你的文化水平差不多。那干部脸上也有点挂不住,质问我凭什么这么说。

    我背着手,在石碑附近踱了几步:“这石碑无论是从形制还是质料,都天衣无缝。就连碑文,都把宋代的简约文风学得十足。可惜,它却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逻辑上出了一个大漏洞。”

    所有人都盯着我看,我微微一笑:“当时陕西一带,是金国的统治地区吧?”

    “是。”在场大部分人都点了点头。这是历史常识。

    “这石碑上的文字,一直在念叨故宋的好处,渴望早日回归祖国,更别说还引用了陆游的《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对女真人来说,这诗简直反动透顶。试想一下,这种东西,可能堂而皇之竖立在金国人的统治区吗?就算墓主已死,他的家族呢?他的后代呢?难道他不怕被株连九族?”

    这一句话说出来,车库里的人都是一愣,都开始嗡嗡地谈论起来,交头接耳。我怕**理解不了,补充解释道:“就相当于在抗战时期的北平街头,扯起一条横幅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不懂文物,但抗战电影电视剧还是看过的,立刻听明白了。

    那干部不耐烦地说:“你算老几,说赝品就是赝品?撒豆成兵还没完呢。”我赶紧道歉,**上前打了个圆场。

    不过我那一句话的影响力已经显现出来。封雷表情变得有些古怪,急忙把碗按住,悄悄掀起来看。他旁边的人似乎发生了争辩,这让封雷有些无所适从,握着豆子的手不知道该放哪里才好。

    **很享受地看了封雷一眼,对我表示赞赏,然后悄声问道:“那咱们还撒豆么?”我说:“投,干嘛不撒?这石碑是好东西。”**有点纳闷:“你不是说,那是个赝品么?”我看了他一眼:“你不是说要狠狠收拾封胖子么?”**眼睛一亮,听我的指示,又放了几枚豆子下去。

    撒豆成兵的规矩,要么认栽退出,要么玩到最后。封雷他们虽然惊疑不定,也只能继续玩下去,他和那个商人明显撒豆都犹豫,于是第三轮又是**第一,封雷第二,那个外地商客认输被淘汰。

    我看到这排名结果,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封雷沉不住气,喝问我笑什么。我说我在笑某些人文化水平不高,疑心病重,很容易就吃了没文化的亏。封雷大怒:“你什么意思?”

    我眯起眼睛:“你听了我的话,心里是不是起疑了?豆子也不敢撒了?”封雷道:“放屁!你算老几,老子撒豆还要看你眼色?”我耸耸肩,重新爬上皮卡,一指那石碑:“你们刚才验货的时候,没有看到石碑底部那道线吧?”

    **有点莫名其妙:“什么线啊?”

    我蹲下来,指着石碑底部说:“石碑欲立,下面必须埋一截在土中的。一千多年以来,上半截风吹日晒,下半截水土侵蚀,颜色会变得不一样,会自然分出一条线来。这线叫阴阳线,象征着地上世界与地下世界的隔绝。而这一块……”

    我手指缓缓滑过,车库里的所有人都注意到,那块石碑底部与上部颜色基本是一样的,没有任何明显区别。

    “这不是更证明是赝品了吗?”其中一个人嚷道。封雷和其他几个商人都如释重负,只有**有点急了,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我一脚踏在皮卡的挡板上,居高临下对车下的观众道:“我看不见得。你们仔细想象,阴阳线和碑文,这两条证据单独来看,都可证明这石碑是假的。可若是将两者统合来观,却有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你什么意思?”封雷问。

    “你仔细想想,为何这石碑没有阴阳线?为何这碑文敢在金国统治地区缅怀故宋?答案,只有一个。”我举起指头,慢慢放慢了语速,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我所吸引:“这不是石碑,而是阴碑。”

    懂行的人听到这两个字,一时间眼睛都瞪圆了。我给**解释说:“阴碑,是放在死者墓穴里的石碑。墓穴皆为石制,碑体嵌在石中,自然就没有阴阳线。而墓穴封闭之后,上面碑文写的什么,也只有墓主知道,外人根本无从查知。”

    “那这块石碑,是真的喽?”

    “是真是假,你们自己判断,我也可能是在骗人哦。”我瞥了一眼那做“判官”的干部,从皮卡上跳下来走到**身旁。**拍拍我肩膀,大为赞叹,说光是看封雷那张扭曲的脸,就足以值回票价了。那三个被淘汰的商人,也纷纷抱以幸灾乐祸的态度。

    现在压力最大的,莫过于封雷了。他那个人疑心病重,现在听完我这一番虚虚实实的话,更是心浮气躁,不知道是该撒豆还是不撒。他现在什么话都听不进去,身边那几个负责鉴定的人有心想提意见,全被他一句话戗回去,只得闭嘴。

    实者虚之,虚者实之,这是兵法之道,也是拍卖之道。现在只剩**和封雷在竞价,封雷已经被我搅得方寸大乱,不知该怎么出价才好。接下来只要**抓住机会,要么把这面石碑吞下,要么逼迫封雷赔本把石碑买回去。无论怎样,**都能大大地出一口气。

    这时干部喊道:“最后一轮,两位‘神仙’,撒豆咧。”**在我的授意下,气定神闲地撒好豆子扣好碗,推到判官前。而封雷扣着青花碗,一直游疑不定,判官再三催促,他还是不敢下注。这次**身后那批人开始起哄,冷讽热嘲,把封雷一张大白脸说成了紫青色。

    就在“判官”下了最后通牒之时,车库的门忽然打开了,从外头走进来两个人,车库里的人都一惊。这个拍卖会严格来说是不合法的,如果被捅出去,别说参与者要判刑,就连岐山政府都要被追究责任。所以这栋宾馆大楼戒备很森严,等闲人连大院都进不去。

    而这两个人就这么轻轻松松进来了,不由得人不揣测,他们到底是什么来头。

    他们是一男一女。男的大约四十多岁,国字脸,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