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戌正

    正文 第十一章 戌正 (第2/3页)

气绝身亡,咽喉上多了一道红线。

    刚才牛车通过宣阳长兴的路口,忽然一个黑影从车顶跃过,速度极快,先杀死了车夫,让马车倾覆,然后趁着混乱冲入车厢。这家伙的刀法精准得出奇,一冲入车厢,短刀准确地划过刘十七的咽喉。守卫甚至连出刀的机会都没有,那黑影已退出去,灵巧地跳下车,然后顺这灯架越过坊墙,扬长而去。

    不对,我看到的是两个黑影,一前一后。这是士兵在昏迷前的最后一个思绪。

    元载朝着慈悲寺旁边的生熟药铺子走去,他现在很快乐,连脚步都变得轻松。

    没有理由不快乐,一切事情都朝着他最满意的方向发展。不,是比他最满意的期待还要满意。

    在最初,他只是被要求出一份提调文书;在发现封大伦误绑了王韫秀后,元载主动提出了第二个方案,一石二鸟。然后他直奔御史台而去,恰好当值的是吉温,跟他相熟。元载刚刚寒暄完,还没开口说话,吉温突然接到一封李相密函,让他立刻去抢夺靖安司的司丞之位。

    吉温对这事有点吃不准,便跟元载商量。元载一听,那颗不安分的大脑袋又开始转动了,很快从中窥到了一个绝佳的机会,第三度修改了自己的计划。

    接下来,他便以辅佐为名,陪着吉温来到慈悲寺前,宣布张小敬是袭击靖安司以及绑架王韫秀的主谋。

    这是个多么简单的决定,又是一个多么绝妙的安排。永王会很感激他,因为张小敬会被全城追杀至死;封大伦会很感激他,因为有人背起了绑架王韫秀的黑锅;王忠嗣和王韫秀会很感激他,因为是元载把她一力救出;吉温以及背后的李林甫,也会对他另眼相看,因为他帮助吉温迅速拿下了靖安司,并重重地抽打了太子的颜面。

    最初只是一次小小的公文交易,现在生生被元载搞成了一局八面玲珑的大棋,做出这么多人情。若不是个中秘闻不足为外人道,元载简直想写篇文章,纪念一下自己这次不凡的手笔。

    刚才元载在报告里查到了闻染的下落,猛然想起来,封大伦透露,永王似乎对闻染怀有兴趣。若把她交给永王,又是一桩大人情!

    所以元载权衡再三,决定亲自来抓闻染,以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不过他并没有轻敌,在接近铺子前,指示身边的不良人把四周先封锁起来。元载做事,信奉滴水不漏,再小的纰漏也得预防着点。

    就连姚汝能那边,元载都悄悄安排了一个眼线。一旦发现姚汝能跟旁人耳语或传递字条,就立刻过来通报。真正万无一失!

    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元载慢慢走到那生熟药铺子门前。他同情地注视着瓮里的这些可怜龟鳖,抬起右手,准备向下用力一划,用这个极具象征性的手势完成杰作的最后一步。

    可是他的手臂在半空只划了一半,却骤然停住了。

    轰隆一声,一匹马从铺子里踹破房门冲出来。它去势很猛,附近的不良人被一下子撞飞了好几个。其他人不敢靠近,只好围在周围呐喊。马匹在铺子前转了几圈,却没有立刻跑开。不良人这时才看清,马背上伏着一男一女。

    元载处变不惊,站在原地大声喝道:严守位置!

    他看出来了,这马只是冲出来那一下声势惊人,骑士自己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只要封锁做好,他们俩没有机会逃掉。不良人们也反应过来,纷纷抽出铁尺,从三个方向靠近马匹。这样无论那坐骑如何凶悍,总会有一队攻击者对准它最脆弱的侧面。

    骑士也意识到这个危机了,他环顾四周,一抖缰绳,纵马朝着唯一没有敌人的方向冲过去。

    元载冷笑,观察着他的困兽犹斗。

    骑士跑去的方向,是封锁圈唯一的一个缺口,它所在的位置,恰好是靖安司的正门。此时大殿还在熊熊燃烧,丝毫不见熄灭的迹象。

    正因为如此,元载才没有封锁这里。往这里逃的人,反正会被火场阻住,死路一条。

    可元载的笑容突然在脸上凝住了。

    靖安司的正门很窄,不容马匹通过。可是为了避免火势蔓延,救火人员已经把这附近的墙给扒掉了,清出一条隔离带。那个骑士驾着坐骑,轻而易举地越过断墙残垣,一马两人很快就消失在熊熊大火里。

    他们这是干什么?穷途末路想要自杀?

    不对!

    元载飞速转动着脑筋,然后对不良人叫道:快,去京兆府和后花园的坊墙外!

    元载研究过靖安司的布局,里面的建筑间隔很宽。如果一个人决心够狠速度够快的话,可以勉强穿过起火的大殿和左右偏殿之间,抵达后花园或者京兆府偏门。

    一直到这会儿,元载还是不太着急。钻进靖安司是一招妙棋,然后呢?

    后花园和京兆府这两个地方的围墙都在,骑士只能弃马翻墙。一男一女徒步前进,在围捕之下又能走多远?

    不良人在上司的严令下,兵分数路。一队进入京兆府堵住偏门;一队绕道去了后花园的坊墙外头,连水渠都被控制住;还有一路披上火浣布,硬着头皮闯入火场。

    很快两队来报,都不见动静。又过了一阵,进入火场的第三队狼狈地跑回来,他们只看到了那匹马被扔在庭院里,人却不见踪影。

    元载大怒,这他们能跑哪儿去?还能飞上天不成?!他手掌一压,让不良人再仔细搜查一遍!一定得找到闻染,不能给这美妙的一夜留下瑕疵。不良人为难地说再强行进入,怕会有伤亡。元载看着他:你不进去,现在就会有伤亡了。

    不良人面如死灰,只得再去召集人手,再闯火场。没想到这时元载说一句:且慢。

    他仰起头,看到在大殿后面,还有一个建筑高高耸立着,忽然想到了一个可能。

    大望楼!

    大望楼就矗立在后花园里,如果他们弃马要逃,只能是顺梯子爬到楼顶,躲在上头。等风头过了,再下来逃走。没错,姚汝能那个浑蛋,不是正在修大望楼吗?

    元载想到这里,脸色转冷,小小的一个靖安吏也敢在他面前耍心眼?他喝令召集不良人,亲自带队,要去瓮中捉鳖。

    你们能上去,可是下来就难了!

    为了修复大望楼,救援人员打通了一条相对安全的进入路径。修复者不用强行穿过起火的三大殿,而是从京兆府这边的墙上打的一个洞,进入临近的靖安司监牢,再从监牢前的小花园翻入后花园。

    元载带着人,就从这条路进入后花园。他一马当先,手脚并用攀上木梯,噌噌噌一口气爬到了顶端。

    大望楼的顶端非常宽敞,是一个长宽约十二丈的宽方平台,地上铺着一层厚毡毯,四边有围栏,中间的枢柱支起一面翼立亭顶,以遮蔽风雨。

    此时在平台上,八具武侯的尸体横七竖八躺倒在地。蜥皮鼓五色旗紫灯笼等信号用具扔了一地,还有饭釜水囊暖炉披风之类的生活用品散乱地扔着。姚汝能和其他两个杂役正蹲在那里,逐一进行检查。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见到元载突然气势汹汹地爬上来,姚汝能觉得很意外。元载扫视一圈,发现这里实在没有藏人的地方,便冲姚汝能喝道:你把闻染藏哪里去了?那个男人是谁?

    姚汝能无辜地回答:在下一接到命令,立刻赶紧来修复大望楼,这不是您要求的吗?哪有时间去藏人啊?

    元载身子前倾,大脑门几乎顶住姚汝能的脸:若不是你通风报信,他们怎么会突然从药铺里逃走?他转过头去,向另外一个杂役:你说!你看到没有?

    这杂役就是他安排的眼线,这人一看长官发火,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回禀评事,在下一直紧随姚汝能左右,他他确实没跟任何人传递过消息。

    不可能!那是你没看出来。你把他跟什么人说过话,做了什么,原原本本地告诉我!元载烦躁地搓着手指,简直不敢相信,在自己眼皮下,居然让闻染逃了。

    杂役记性很好。姚汝能先跟几个主事谈过,内容不外乎是筹备修复材料与人手,现场征用了慈悲寺门前的一批大灯笼。然后他又请救火兵开辟了一条安全通道,带着这批材料爬上了大望楼,评估损失情况。

    杂役记得姚汝能跟人来往的每一个细节,清清楚楚,没有任何疑点。元载不死心,追问那批灯笼在哪里。杂役一指,它们正挂在大望楼的亭顶外缘。这是在提醒周围望楼,这里出现故障,正在检修。

    元载趴在围栏边缘,探头挨个去摸灯笼,几次差点翻倒出去。可让他失望的是,灯笼上除了字纹饰之外,没看到任何字迹。元载缩回身子,俯瞰着下面的靖安司,一片黑漆漆的。

    这次他真是想不出来,闻染和那个神秘男子,到底还能藏在哪里。

    尽快修好,不然重罚!

    元载一拂袖子,从大望楼上悻悻地爬下去。他还有太多事情要做,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

    看到他爬下去走远,姚汝能这才擦了擦汗,心中连呼侥幸。他吩咐那两个杂役继续翻检尸体,然后背过身去,轻轻地拨转其中一盏灯笼。

    这盏灯笼的罩纸分成两半,一半薄纸,一半厚纸。如果灯笼转动起来的话,从一个固定的角度看过去,会看到烛光忽亮忽暗。姚汝能的手法很有规律,很快,在大望楼附近的一片阴森林子里,亮起了一个很小的光团团闪烁几下,似乎在与大望楼应和,随后熄灭。

    姚汝能彻底放下心来。

    他被元载逼问出药铺地址以后,立刻对吉温提出:现在满城观灯,很难从别处运来修复物资,不如就地取材,比如慈悲寺门前悬挂的那些大灯笼。

    这个理由完全合理,直接就被批准。然后姚汝能借口检查,爬到其中一盏灯笼前。

    他知道,在远处药铺里头,岑参正看着这个灯笼,玩着韵字转换的游戏。姚汝能拨转灯笼,把信号发出去,默默祈祷岑参能够注意到这个变化,并及时解读出来。

    时间紧迫,姚汝能只能告诉岑参,尽快带闻染离开,闯入火场,来到靖安司右偏殿附近的围墙。

    之前李泌在隔壁慈悲寺的草庐里,设立了一个临时议事厅,并在围墙立了两个木梯,方便来往。这个草庐的存在,只有李泌张小敬姚汝能檀棋和徐宾五个人知道。

    岑参不愧是诗人,果然准确捕捉到了这则消息。他立刻抢了一匹马,带着闻染冲入火场,然后迅速翻过围墙,撤走梯子,躲到草庐里。元载再神通广大,也想不到,靖安司在隔壁慈悲寺里还有个落脚点。

    现在闻染暂时安全了,姚汝能终于可以把注意力放回到大望楼本身。

    大望楼一共配备有八名武侯,兼顾四方收发。可现在这八个人都死在上头,且俱是一刀刺中心脏致命。蚍蜉显然先袭击的大望楼,打瞎靖安司的眼睛,然后才实施下一步行动。

    现场没有格斗痕迹,姚汝能不相信这世上能有人可以在这么狭窄的空间,把这八人悄无声息地干掉。他仔细搜寻了半天,发现那个饭釜翻倒在地,里面的羊肉汤全洒在地板上。他用指头蹭了蹭,放在鼻子边嗅了下,嗅不出个所以然来。再打开水囊,里面的清水早已漏光。

    姚汝能猜想,会不会是羊肉汤或水里被人事先下了毒,这十几个人中了毒之后,才遭到袭击,所以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到底怎么回事,恐怕只能等仵作来剖腹检验了。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下毒的一定是蚍蜉安插在靖安司里的内奸,而且这个内奸很可能还活着。想到这点,姚汝能心中不禁一沉。

    可以想象得到,蚍蜉就是利用突厥狼卫的幕后组织,他们袭击靖安司,一定有更深的用意。

    姚汝能吩咐杂役,多叫几个人来,把这些尸体背下去。杂役口里应着,手里拖起一具尸体的脚踝,往平台下一扔,一会儿地上传来啪的落地声。姚汝能大怒,给了杂役一记耳光:放尊重点!这都是为国捐躯的烈士!

    杂役只当他是为了报监视之仇,捂住脸唯唯诺诺。姚汝能不再理他,继续评估大望楼的损失。

    通信用的旗鼓角灯等物什还在,没受什么损失,可是再找八个懂旗语的武侯就很难了。训练这批人耗费极贵,所以大望楼只有两轮班次,现在另外八个人分散在全城各地,短促间根本没法召集。

    再者说,现在全城灯火通明,可以说是一年之中望楼通信条件最差的日子。即使恢复,也没法传输太复杂的信息。

    更麻烦的是,大望楼周围一圈望楼,全都灭了灯,很可能楼上守卫也已经遭遇不测。换句话说,大望楼只能跳过这一圈望楼,向更远的望楼传递信号,这样误差会很大。

    要在一个时辰之内修复大望楼,几乎不可能。

    姚汝能一拳砸在围栏上,突然觉得心灰意冷。靖安司尽毁,李司丞去向不明,唯一的干将张小敬如今被打成了叛徒。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徒劳,再怎么努力,也无法阻止阙勒霍多的阴谋。

    姚汝能慢慢让身子半靠着亭柱,无力地朝外面黑漆漆的夜空望去,内心充满挫败的绝望。长安城终于展露出它的怪兽本性,一点点吞噬掉那些拒绝同化的人。

    李司丞和张都尉都无力阻止,更何况我一个新丁?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里目睹这座城市的毁灭吧。

    可是,过了几个弹指后,他忽然睁圆了眼睛,似乎看到什么奇怪的动向。他集中全部精力,向着远处望楼群仔细观察了一阵。他注意到,那些望楼之间,正在做着有规律的交流,紫灯若隐若现,似乎一路传到很遥远的地方去。

    咦?望楼应是以大望楼为枢纽,怎么彼此传起消息来了?姚汝能再仔细一看,它们不是互相传,而是有一个特定方向。虽然那个方向是哪里不知道,但姚汝能立刻判断出来,那里应该形成了一个新的枢纽。

    是张都尉!

    姚汝能陡然变得兴奋。他想起来了,能有资格号令整个望楼体系的人,除了大望楼,只有假过节的张小敬。

    要知道,望楼体系的运作完全独立于其他衙署。哪怕张小敬被全城通缉,只要大望楼这边没有撤销假节,其他望楼仍旧会听命于他。

    张都尉,他还没有放弃!他还在奔走。

    长安城还没有失掉最后一点希望。

    姚汝能胸中的激情涌动,难以自已。他抓住栏杆,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对张都尉不,对整个长安城都十分重要。

    只要自己掌控住大望楼,张小敬便可以继续利用望楼体系追查,那么,尚还有一线希望阻止阙勒霍多。长安城的命运,将取决于他在大望楼上能撑多久。

    大势已如此艰难,若我再放弃的话,那就再无希望可言!

    姚汝能的眼神一下子变得坚毅起来。他拎起紫灯笼,向着那边清晰地发出一段讯息,并重复三遍。然后他放下灯笼,捏紧了拳头。

    接下来,他要死死守住这里,就像当年张都尉在西域死守拨换城烽燧一样,哪怕与整个靖安司为敌也在所不惜。

    张小敬和檀棋站在书肆前头的巷子里,焦虑地向外望去。在巷子口,十几个守捉郎封住了出路,个个虎视眈眈。

    巷子外面一直很安静,大街上不断有游人路过,远处还有隐隐的丝竹之声。可张小敬允诺将很快抵达的车队,却还迟迟没有动静。

    你还要我们等到什么时候?车队呢?刘十七呢?守捉郎的队正上前一步,手里的铁锤高高举起,眼神不善。他手下的守捉郎们已经失去了耐心,掂着武器越站越近。

    今日观灯,路上迁延并不奇怪——张小敬把铜牌一伸,厉声道,你们不要轻举妄动,这可是袭击朝廷。

    队正冷笑道:就算是朝廷的贵人们,杀了人,也不能一走了之。他认为这个骗子是在虚张声势,手臂一振,喝令将其拿下。

    众人一拥而上,个个争先。

    火师被杀,这些保卫者一定会被重罚,只有抓住凶手,才能减轻自己的罪愆。张小敬见场面快弹压不住了,唰抽出佩刀,刀尖一指前方:靠近者死!

    恩必报,债必偿!

    守捉郎们低声喊着号子,慢慢靠近。张小敬还想试图喊话,可对面一直齐声低吼着,根本不搭话。五花八门的兵刃朝着张小敬和檀棋刺来。

    张小敬不能躲,因为檀棋就在身后。他只能正面硬挡。甫一交手,他对这些兵器感觉极不适应,居然被压制在下风。

    守捉郎的武器以匠具为主,有铁锤镰刀马鞭凿子草叉之类,形形色色。在守捉城里,没有专门的军器监打造兵器,居民们都是一把工具在手。平时用来干活,战时当兵器,久而久之,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格斗玩意。

    所幸巷子狭窄,守捉郎没法一次全投入战斗。张小敬咬紧牙关,尽量利用地理上最后一点点优势,拼死抵挡。

    前面的两三个人被打倒了,后续敌人却源源不断。张小敬觉得这么下去不是事,便从腰里掏出三枚烟丸,扔了出去。

    烟雾一腾起,整个巷子里立刻陷入一片迷茫。灯笼在雾中变成模糊的光团,人影憧憧分不出是谁。张小敬抓住檀棋的手,拼命朝外跑去。檀棋知道此时性命攸关,一声不吭,任凭张小敬着。

    两人快跑出巷子口时,守捉郎们也已恢复视线,穷追过来。张小敬猛推了一把檀棋,指向前方:坊角铺兵,快去报官!

    那你呢?

    我来挡住他们!张小敬猛一回身,把佩刀横在胸前。

    守捉郎毕竟是地下组织,官府再默许,也不会容忍他们在长安闹事。只要能惊动铺兵,守捉郎就会知难而退。

    记住!提我的名字!张小敬喊。

    檀棋转身就跑,背后传来叮叮当当的兵刃相磕声。她头也不回,一口气跑出去两百多步,跑得肺里几乎要炸开来,前头已经能看到坊角武侯铺门口那盏明晃晃的惊夜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