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丑初

    正文 第十六章 丑初 (第2/3页)

就隐藏着答案。

    等等,水力?

    李泌把目光再度投向那六个巨轮。水推轮动,那么水从哪里来?他眼神一亮,扑通一下跳进水渠,逆着水势走到墙壁旁边,果然发现一个渠洞。

    这渠洞边缘很新,还细致地包了一圈砖,尺寸有一人大小,里面的水位几乎漫到洞顶☆泌相信,沿着这条渠道逆流而上,一定可以走到某一条外露的水渠☆泌不太会游泳,但他测量了一下,只要把鼻子挺出水面,勉强还有一丝空间可以呼吸。

    喜悦的心情在李泌心中绽放。只要能出去,他立刻就去通知龙武军包围灯楼,这样便可把蚍蜉打尽。

    他深吸一口气,刚刚猫下腰,正要钻进去,忽然听到一阵响动☆泌生怕敌人会注意到这里,循声追来,连忙停止了动作,就这么泡在水里。

    很快他先看到几把火炬,然后看到一支二三十人的队伍进入水力宫。他们全副武装,其中有几个人很眼熟,正是突袭靖安司那批人。

    他们进来以后,把火炬围成一圈,分散在各处,开始检查身上的装备。幸亏李泌把那个守卫的尸体扔到了维护工匠的尸体旁边。这些人略扫一眼,并未发现什么异状。

    李泌默默地矮下身子去,只留半个脑袋在水面。水车轮子的声音,可以帮他盖掉大部分噪声。从这个黑暗的位置,去看火炬光明之处,格外清楚。

    这些蚍蜉大概也是来这里避开爆炸的吧?不对李泌突然意识到,这些人带的全是武器,一副要出击的派头,不像只是躲避爆炸那么简单。可如果他们想打仗,为何还要跑到水力宫里来呢?难道也要从水渠入口的通道离开?

    这时李泌看到,其中一人掀开箱子,拿出一堆浅灰色的鲨鱼皮水靠,分给每一个人。这个举动,似乎佐证了他的猜想。

    李泌悄无声息地把身子潜得再深一点,朝着水渠入口的通道退去。他不能等了,必须立刻离开。不然一会儿这些人下水,他会被抓个正着。

    李泌小心地移动着身体,逆流而行,慢慢地深入水渠入口的通道。走到一半,他突然停下来,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一幅附近的长安城布局☆泌蓦然想到,萧规刚才让他站在灯屋上的诡异举动,一个可怕的猜想渐渐在他的脑海中成形。

    他站在漆黑的通道内,惊骇回望,心一下子比渠水还要冰凉。

    水力宫的水渠有入口,必然就有出口。入口在南方,那么出口就在北方。

    水力宫正上方是太上玄元灯楼,灯楼北方只有一个地方。

    兴庆宫苑。

    元载带着旅贲军士兵一路朝着兴庆宫疾行,沿路观灯人数众多,十分拥堵。他也不客气,叫着靖安司办事,喝令大棒和刀鞘开路。前头百姓没头没脑被狠抽一顿,他们趁机在斥骂风浪中豕突猛进,很快便赶到了兴庆宫前。

    一路上,带队的那个旅贲军伍长一直在询问,到底去哪里,去做什么。他是个标准的军人,对于含糊的命令有着天然的抵触。可惜元载自己也答不出来,被问急了就用官威强压下去。

    当他们抵挡兴庆宫广场附近时,元载首先注意到的,不是那栋高耸入云的太上玄元灯楼,而是它旁边的勤政务本楼。那屋脊两端的琉璃吞脊鸱尾飞檐垂挂的鎏金銮铃云壁那飘扬起的霓裳一角,斗拱雕漆彩绘,每一个奢靡的细节,都让元载心旌动摇,对那里举办的酒席不胜向往。

    此时楼上灯火通明,隐隐有音乐和香气飘过来,钻入他的耳朵和鼻孔。元载耸耸鼻子,闻出了安息香和林邑龙脑香的味道,这都是平时很少碰到的珍品,可在楼上,却只是给宴会助兴的作料。

    不知何时,我也有资格在那里欢饮。元载羡慕地想到。他感慨了一阵,拼命让自己神游的思绪归位,这才把视线移向太上玄元灯楼。

    一看到这栋黑压压的怪物,元载突然迸发出一种强烈预感,张小敬说的地方,就是那里。

    按那个死囚犯的说法,蚍蜉们很可能就藏身在这个楼里。若真是如此,果然应了那句大隐隐于市的俗话,居然藏到了天子的鼻子底下。

    不过张小敬的话,不能全信,得先调查清楚才成。元载扫视了一圈,发现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靠近灯楼。

    在这里负责警戒的是龙武禁军。他们和一般的警戒部队不一样,代表的是皇家的威严,所在之处即是禁地。元载身后是一群携有兵刃的旅贲士兵,这么贸然跑过去,别说打,就是碰他们一根指头,都会被视为叛乱。

    再者说,就算龙武军放行,广场里头也已聚满了百姓,根本寸步难行。在这个地界,元载不敢再拿起刀鞘抽人,一旦形成混乱踩踏之势,只怕自己都没命逃出去。

    几匹高头战马在广场前缓缓掠过,借着火光,元载认出他是龙武军的大将军陈玄礼。以元载现在的身份,见到陈玄礼应该不难,只消把前因后果说明白,未必不能获得对方合作。

    但是!这岂不是把功劳白白分给别人吗?

    在元载的想法里,功劳这种东西,是有限的稀缺珍品,不可轻易假人。直觉告诉他,恐怕这是一个比谋夺靖安司还大的好处,自然更不可能与人分润。

    能单干还是单干的好。

    他凭高仔细地观察了一阵,指示手下那些旅贲军的士兵,从外围绕到广场的东南角。这里是广场道政坊和春名门之间的夹角,人群是最薄的,同时距离大灯楼也最近。

    在这附近的街道,路面上有许多车辙印,有新有旧,而且很深,应该是有大量货车经过。元载研究了一番,认定这里一定是建设大灯楼的原料出入通道。长安城的人大多迷信,所以一般营造现场都把出入料口设在东南,和厕所方位一样,视为秽口,不得混走其他队伍。

    秽口附近的百姓比较少,道路通畅,而且与玄观之间只隔了五十余步。不过在这段距离上,龙武军一共设下了三道警戒线,在路中横拦刺墙,戒备森严。旅贲军走到拐角处,就不再前进了,避免过于刺激禁军。

    要突进去吗?伍长冒冒失失地问道。

    等。元载回答。

    他依靠在一根火炬柱子旁,仰起头,注视着眼前的这座巨大建筑。如果大灯楼什么都没发生,那么最多也只是白跑一趟;如果大灯楼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将是能最快做出反应的位置。

    元载需要的,只是一点点耐心,以及运气。

    萧规的话,让张小敬震惊不已。

    一是他没想到,除了太上玄元灯楼,蚍蜉们还有另外一个计划;二是那一批精锐老兵的集结地,居然是在水力宫——要知道,李泌可就在那里。如果他动手干掉了守卫,立刻就会被老兵发现,等于自己也将暴露。

    更麻烦的是,听萧规的意思,张小敬要随他一起走。这样一来,他根本没机会去玄观窃取麒麟臂,炸坏转机也就无从谈起。

    他必须要制造一次独自行动的机会才成。

    大头,你傻呆呆的想什么呢?萧规拍拍他。

    哦哦,没什么,没什么

    我知道你现在脑子还有点乱,没厘清怎么回事。不过相信我,烽燧堡都坚持下来了,这点麻烦算得了什么?萧规勾了勾手指,别忘了,你还欠我几片薄荷叶子呢。

    那你只能等我从死人嘴里抠了。张小敬回答。

    萧规哈哈大笑,那是只属于昔日烽燧堡的对话。笑罢之后,萧规把手放在张小敬肩膀上,忽然严肃道:大头啊,你我在突厥人围攻之下都不曾背叛彼此,我相信你这次也不会。你可莫要辜负我,辜负整个第八团。

    张小敬不太敢直视那双眼睛,只得含含糊糊地点了一下头。

    所以我希望你能参加水力宫的行动,这样我便能对手下有个交代。萧规眨眨眼睛,放心好了,这次行动不会让你为难,很过瘾,保证对你胃口。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

    很快你就知道了。现在还不到时候,免得惊动了外头的龙武禁军。萧规卖了一个关子。听到这句话,张小敬心念电转,突然想到一个绝好的借口:外面是龙武禁军吗?

    当然,天子在勤政务本楼,卫戍自然得用他们。萧规很奇怪,张小敬怎么会问这么低级的问题。

    我是说,大灯楼的外围保卫工作,也是龙武军负责?不是左骁卫?不是千牛卫或万骑?

    萧规说肯定是龙武军,他们的车队进入广场时,接受过好几道岗的检查,一看那些哨兵肩盔上的虎贲标记就知道。他不明白张小敬纠结这个做什么。

    张小敬脸色凝重:如果是龙武军的话,那我们可能会陷入麻烦。

    嗯?

    龙武禁军的大将军叫陈玄礼。我当万年县不良帅时,跟他打过几次交道。这个人做事十分细致,凡事都会亲自过问。大灯楼这么重要的设施,他在举烛之前,绝对会前来视察一下,你做了应对准备没有?

    萧规立刻听明白了张小敬的顾虑所在。

    他事先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很可能会有人进入灯楼窥破内情,所以在玄观里留了几个机灵的,化装成虞部的小吏和守卫。这些人已被面授机宜,无论谁要闯入检查,一概挡住,理由就一个——耽搁灯楼举烛,只怕天子震怒,一听这个,对方多半就会放弃。

    可如果真像张小敬说的,前来视察的是陈玄礼,那几个人恐怕挡不住——其实张小敬并不清楚陈玄礼是否会亲自来,但这是目前唯一一个可用的借口,他必须把五成可能说成十成。

    萧规皱眉道:那该怎么办?

    只有一个人能挡住陈玄礼。

    谁?

    张小敬把目光往那边瞥去,毛顺从地上刚刚爬起来,正痛苦地揉着腰。

    萧规眼神立刻了然。毛顺这个人性格虽然懦弱,可在匠技上却有着无上权威。若他以危害机关为由,拒绝外人进入,就算是陈玄礼,只怕也无可奈何。

    张小敬见萧规已经被带入节奏,立刻开口道:反正我在此间也无事做,不妨让我带毛大师下去,在玄观以备万一。你们安装完之后,下去与我等会合,再去水力宫。

    萧规沉思片刻,觉得这提议不错,便点了点头。他又叫了两个护卫,护送张小敬及毛顺两人下去。这个安排,说明萧规的疑心仍未彻底消除。张小敬心想,萧规果然不会放心让一个刚投降的人,带着一个深谙内情的工匠离开——即使这个人是他的老战友。

    他故意表现得无所谓,主动走到毛顺那边去,让萧规给两个护卫叮嘱的机会。毛顺这时还未明白发生了什么,张小敬粗暴地把他拎起来,然后凑在他耳边道:一切听我的。

    毛顺连忙点点头,舒展身体,任由张小敬牵动。那边萧规也交代完了,两名护卫过来,一前一后,保护着他们两个朝楼下走去。萧规则转身过去,继续督促工匠完成最后的安装工作。

    从灯楼上下到玄观,也并非易事。那些悬桥彼此之间空隙很大,有限的烛光只能照亮周围一圈。他们必须谨慎地沿着楼边一圈圈地转,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一脚踩空,直接跌落到漆黑的楼底下去。

    在昏暗的空间里,一行四人上下穿行,悬桥与竹架不时发出吱呀的声音,随时可能断裂似的,远看有如鬼魅浮空。外头的喧天歌舞,透过灯楼蒙皮阵阵传来,在这个阴森空旷的灯楼里形成了奇妙的音响效果。那种感觉,就好像是阴阳两界被撬开了一条缝隙,从人间透了一点阳气过来。

    你是哪里人?张小敬忽然开口问道。带路的护卫开始没反应过来,直到他感觉到肩膀被拍了一下,才意识到是跟自己说话。

    在下是越州的团结兵,柱国子。

    哦?张小敬略觉意外,团结兵都是土镇,只守本乡,但若是父祖辈加过柱国的荣衔,身价可就不同了,少说也能授个旅帅。

    这种级别的军官,也跟着萧规搞这种掉脑袋的营生?张小敬暗想着,头向后一摆:那你呢?后面的护卫连忙道:在下来自营州的丁防。

    缘边诸州,皆有戍边人丁,地方军府多从中招募蕃汉健儿。张小敬道:哦?河北那边啊,我记得你们那出了个平卢节度使?

    对,安禄山安节度,就是营州的。护卫恭敬地回答,我就是他麾下的越骑。

    听到这名字,张小敬就着烛光又看得仔细一点,果然这个护卫有点胡人血统:那你怎么会从平卢军跑到这里来?

    护卫苦笑道:长官擅动军粮,中饱私囊。转运使派账房来查,反被他一把火连粮仓一起给烧死了。我因为之前得罪过长官,被他说成纵火之人。无从辩白,只能逃亡了。

    咳,哪儿不是这样?天下乌鸦,总是一般黑。前面的护卫插嘴道,想必他也碰到过什么怨恨之事。后面的护卫辩解了一句:安节度倒是个好人,讲义气,可惜这样的官太少了。

    张小敬只是起了一个头,这两个护卫自己便大倒起苦水来。看来萧规找的这些人,经历都差不多,都是受了大委屈的军中精英。

    您又是怎么认识龙波长官的?其中一个护卫忽然好奇地问道。

    呵呵,这可说来话长了。张小敬把自己和萧规在烽燧堡的经历讲了出来,听得两个护卫一阵惊叹,眼里闪着钦佩与同情。

    他们可没想到,眼前这独眼汉子,居然和萧规是同一场死战中幸存下来的,难怪两人关系如此融洽。他们对曾经一起上阵杀敌的人,有着天然的好感和信任。

    张小敬继续讲了他回长安当不良帅的经历闻记香铺的遭遇,还有在靖安司受的种种委屈,很坦诚,没有什么添油加醋的地方。两个护卫几乎都听傻了,这个人一个时辰之前还是最危险的敌人,可现在却成了首领的好友,可仔细一想,他转变立场的原因,实在是太让人理解了,把人逼到这份儿上,怎么可能不叛变?

    这一段路走下来,两名护卫已经被张小敬完全折服,无话不说。没费多大事,张小敬便套出了萧规对他们的叮嘱:只要张小敬和毛顺不主动离开玄观外出,就不去管。

    不外出,便不能通风报信。换句话说,在灯楼和玄观内随意行动都没问题。

    张小敬摸到了萧规的底线,心里就有底了,他忽然抛出一个问题:你们恨朝廷吗?

    两名护卫异口同声:恨。

    如果你有一个机会,让大唐朝廷毁灭,但是会导致很多无辜百姓丧生,你会做吗?张小敬的声音在黑暗中不徐不疾。

    当然做。又是异口同声。很快一个声音又弱弱地问道:很多是多少?

    五十。

    做!

    如果你们报复朝廷的行动,会让五百个无辜平民死去呢?

    会吧?这次的回答,明显虚弱了不少。

    那么五千人呢?五万人呢?到底要死多少百姓,才能让你们中止这次行动?

    我们这次只是针对朝廷,才不会对百姓动手。一个护卫终于反应过来。

    张小敬停下脚步,掀开蒙皮朝外看看:你来看看这里,现在聚集在广场上的,差不多就有五万长安居民。如果灯楼爆炸,勤政务本楼固然无幸,但这五万人也会化为冤魂。

    两名护卫轮流看了一眼,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外头人头攒动,几乎看不见广场地面,五万条性命只怕说少了。哪怕是不信佛不崇道的凶残之徒,一次要杀死这么多人,也难免会觉得心中震颤。

    营州籍的那个护卫疑惑道:您难道不赞同这次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