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拼外卖#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章:拼外卖# (第1/3页)兴许是有了发SCIENCE的伟大目标,陈林友和王馨学习Python变得尤为刻苦。直到晚上九点,他们还没有一丁点儿要离开实验室的迹象,搞得祁旻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她说发SCIENCE也就是单纯地吹一吹,实际上她原本的文章压根儿没敢投SCIENCE,就更别提之后投给二区的杂志都被拒了。现在只不过又加上了构建类脑体这块儿,原本数据样本量就遭人质疑,在这个基础上构建的类脑体还真不一定能救得了。而且倘若要是再让她补神经元连接检测的数据,祁旻在这个啥都没有的实验室还真是有点儿困难。
祁旻觉得她这个课题也就是水水经费、水水文章,另外好歹把她本应拿来博士毕业的文章发出来,再混混年度考核也就差不多了。中技大学更重视成果转化,纯粹自然科学的研究支持得相对弱些,她要想在这学校好好混,以后还是得做点儿与实际应用结合更紧密的东西。
不过做什么好呢?
如果年底前就能构建并测试完全尺寸类脑体,那么春节过后她就得开始做新的课题了。而为了在相关审核人员春节放假之前申请到明年的经费,写项目书的事儿还得提前做。
这么看来现在思考以后干什么已经不早了。祁旻打开SCIENCE和NATURE的新闻界面扫了两眼,看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东西,只可惜在她现在这个啥也没有的实验室里也也根本没法做。
不过祁旻从这些网站上看到现在做环保的课题还挺受重视,而她现在在生物信息学实验室最多的设备就是那些退休的老师们留下的PCR仪。她坐在电脑前想了几个小时,终于出来了一个真正可行的新方向:通过对土壤样本中的微生物基因进行PCR鉴定,同时根据污染状况对当地土壤进行打分,再通过深度学习找到土壤污染与微生物群改变的关系。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儿套路,但这个方向会用需要采集很多湿实验的数据,一般的纯生物信息学实验室不会太愿意做,因此这对于做湿实验出身的祁旻而言也是一个优势。
趁着两个博士生在学Python的工夫,祁旻在实验室查了些文献,花了三天工夫先把项目书大概写了写。
——
陈林友和王馨进入实验室第一周的周六,祁旻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