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下

    第六十八章.下 (第3/3页)

间走:“早点睡吧,明天咋们就上山去了。”

    第二天一早,王石吩咐马龙多买些烧饼,馒头放在包袱里。因为去天池的路尽是深山老林。师徒三人骑着马出了客栈往长白县东门而走,刚行了不多远,就发现后边有人暗暗跟着,王石不动声色,只装做不知道,出了东门迤逦向山上而走,此时正是七月份的天气,还很炎热,要是冬天来,就大雪满山了。秋香一边观看周围景色,一边问道:“师傅,为什么叫长白山啊,是什么意思呢。”

    王石还没说话,,马龙道:“这还不简单,就是因为这地方,老是下雪,看上去总是白白的,所以叫长白山呗。长白山,长白上,就是常常发白的山。”

    王石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这解释到很形象,不过,我听当地人讲,长白二字即为长相守到白头,代表着人们对忠贞爱情的美好向往。山海经中称之为不咸山,北魏称之为太白山,至于长白山的称呼,也是金人新取的这名。不过这长白山方圆辽阔,却是不知道天山派总坛具体在何处。”

    师徒三人行了一日,只见四处山高林密,不见人烟,看看日头偏西,王石心中有些焦急,得赶紧寻个人家,否则晚上山中露气可不是闹着玩的,寻着山路向前行了一里多路,转过山坳,只见一处小村子,泥墙茅屋,并排着七八间。:“徒弟们,且去此处借宿一夜!”王石在前骑着马,到了泥屋门首,跳下马来,后边马龙将秋香扶着下了驴,跟着王石来到这庄户人家门口,王石探头往门里看去,只见屋子里坐着一个老大娘,旁边木凳子上还坐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怀里抱着个婴儿。王石抱拳施礼道:“老人家!”

    老大娘听见说话声,抬头看见王石,后边站着马龙,还有个姑娘。有些诧异,那抱孩子的妇女也一脸惊疑的看着王石,王石笑着着说道:“我们是过路的客人,因天晚,想就你家借宿一晚,万望行个方便。”

    老大娘道:“哦,!快请进吧。”

    老大娘说着话招呼着将三个木凳子般到门边。王石和马龙,秋香三人坐了。王石看看天色还早,吩咐马龙道:“你将牲口牵去附近放养,吃些青草,喂喂水。”马龙站起身出门牵着马往屋后树林边去了。王石问道:“大娘,你们家怎么没见个男子。”

    大娘道:“我家老头子,和儿子都进山林里打猎采药去了。”

    “你们这村子里有几户人家。”

    “咱们这村子里就三户人家,都是靠着上山采药和打猎过生活,屋子前面也有几亩薄地平时种点玉米黄豆,年成好呢,也勉强能够温饱,只是,近些年附近来了一伙土匪,经常来村子里抢粮抢钱。”

    王石听说,眉头一皱。这时候老大娘起身道:“我去做饭,客人你自己先坐。”老大娘说着话便迈步往旁边厨房去了,这时候就打旁边过来一个五十多岁的妇女,后边还跟着两个半大小子“李大婶,家里来客人了啊。”这中年妇女穿一身翠花青布短衫,一头说话,一头来到门首。老大娘一边将玉米面在钵子里活面,一边回答道:“几个路过的客人。栓子他娘,你家拴子回来了没。”

    “还没回来呢,估摸着还有几天吧,那有这么快。”这中妇女,来到门口把王石和秋香上下打量了一会,转身回去了。天快麻麻黑的时候,王石迈步出门看见马龙还在屋后的树林边放马,“回来吧,差不多就行了。”王石喊道。

    马龙将两匹马,一匹驴拉回来栓在屋后的一颗树子上,然后走到王石跟前,陪着王石欣赏晚景。此时周围树林中传来一声声野鸡的啼叫声,显得格外的幽远,头顶飞过一行大雁,王石不禁感慨,举头看着远去大雁,有感于心:“秋风晚景雁平沙,荒林夜宿庄户家。

    遥望群山长白首,壮志难酬双峰下。”

    王石吟诗毕,遥望着群山,正出神,旁边马龙问道:“师傅你这诗是什么意思,我听不懂啊。”

    王石笑呵呵的看了看马龙:“徒儿,以后回去要多看书!”

    “师傅,我一看书就打瞌睡。”

    “哈哈哈,真是拿你没办法。”

    “客人吃饭了。”老大娘走到厨房门口望着王石喊道。

    “有劳!”王石叫秋香一起去吃饭,这时候那抱着孩子的年轻妇人也起身和秋香一同走到厨房来。

    厨房中间有一张八仙桌,已经摆好了碗筷,中间一个大陶瓷钵子,里边放着些大饼,旁边的碗里还有些酱料,和一几根大葱。

    王石是南方人,那里吃得惯这煎饼卷大葱。勉强吃了一张饼。就起身来到堂屋里坐下了。不一会儿老大娘将外边堂屋用木板打了地铺,拿出被子来:“这山里,晚上冷,还是要盖被子的。”说着话自进里屋去了,王石让马龙将大门闩了,秋香睡里边,王石睡中间,马龙睡在靠门这边。三人和衣而卧。刚躺下没多会儿,王石突然听见后边马叫了一声。:“徒儿,有人偷马,快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