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西北有戎狄

    第2章 西北有戎狄 (第2/3页)

姜姓长期通婚的后裔,标准的炎黄子孙。

    可是秦人的出身呢?养马的。

    先祖呢?养鸟的。

    这不是道听途说,而是事实。秦人的先祖真是跟鸟兽马匹等动物打交道的,相当于动物园的驯养员。

    秦人最早的先祖伯益辅佐舜帝驯服众多鸟兽,舜帝赐其为嬴姓。这一天起,秦人有了姓。

    后来伯益后裔造父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周穆王将赵城赐封给造父,造父的族人以此为氏,称赵氏,即为嬴姓赵氏。这一天起,秦人有了氏。

    远祖养鸟的,近祖养马的,这样的出身的秦人能跻身中原国家,成为天子近臣,在富庶的中原大地拥有自己的土地和爵位吗?

    想一想还是算了吧!

    在十分讲究出身的西周年间,秦人很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也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于是,得到土地的秦人便老老实实的待在陇山以西,呆在这个被中原国家称为西垂的地方。当然了,人家周王室做事还是很讲究技巧的,虽然当初没有直接给秦人封国,也没有给秦人封官,但到了秦仲继位秦人首领的时候还是给了秦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封秦仲为西垂大夫。毕竟让一个养马替王室守边,周天子的脸上也觉着无光。

    西垂大夫?多有意义官职啊!西是西边的意思,垂是边陲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守卫西部边境的大夫。

    犬丘也罢,西垂也行。

    由养马人一下子上升到了王室的官员,秦人还是觉着自己的地位一下子上升了不少。

    于是西垂秦人为了表示对周王室的感恩之情,不但每年都要为王室上缴许多的良马作为报答,而且还模仿中原国家的样子,在这里修建了犬丘城,已表示自己时代为王室守边的决心。

    毕竟是鹦鹉学舌,学得了样子,未必学得到实质。再加上秦人一边战斗,一边修城,还不能耽搁王室的放马大业。于是修出来的城池就成了今天这个模样。

    破是破了点,茅屋虽破却能遮风挡雨。

    有了城池的秦人一下子感觉自己跟周边的戎狄不一样了,高出了他们好几十个层级,说话的声音都比以前大了。

    有了城池就有了保护的设施,于是原本在野外放牧的秦人便白天在野外放牧,晚上就将牛羊马匹赶回到城里。

    最初,秦人贵族很不乐意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