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辨正会(1/2)

    第125章 辨正会(1/2) (第2/3页)

大夫所举办,奖励也是卿大夫所出。他们设立了一个高台,台子前方有台阶,可供人随时上去挑战。

    而高台上则搭建成亭子与回廊的样式,有座椅,也有行走回旋的空间,非常方便辩论者自行选择辩论时是坐还是站立。

    高台周围围满了人,举办方甚至还搭建了梯田一样的看台,方便与会者坐下。粗略算来,围观这场辨正会的怕不是足有五百来人。

    这对于日照城全城的四十多万人口来说确实少了点,但崖国的人口结构中,实际上奴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约有总人口的40%。奴隶位居社会的最底层,几乎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每日都要干活,自然不可能有任何闲工夫去管这些事。

    没有卖身的普通平民占据了剩下人口的56%,而剩下的大约4%的人口,有极少一部分是富贵之人,剩下的就是各种三教九流之辈了。

    在这其中,只有占据总人口约20%的市民阶层,才是关注辨正会的主力。

    他们的家境虽不十分富裕,但家里多少都会有些家奴和田产,生活无忧,因而对物质生活之外的东西有着渴求。书院,学问,政论,辨正会,正是迎合了他们的喜好。

    而此时,这场辨正会的高台之上,却正进行着无形的战斗。

    一位年轻人站在台上,从他站立的位置来看,明显是从台下走上来的挑战者。

    他的声音极为清朗,说起话来犹如珠玉相击:

    “何先生说,仁乃是为人之本,义乃是为民之本,朱某却有不同看法。”

    而在他的对面,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坐在亭子里,他面容温和,说话也不紧不慢:

    “朱贤弟请讲。”

    年轻人朗声说道:“既然何先生说仁义乃是人之根本,那么为什么会有不仁不义之人呢?这是因为人心坏了!”

    “在上古的淳朴之世,人人相敬相爱,没有公,也没有私,自然亲睦。那个时候需要讲仁义吗?不需要!因为那时候的人,比仁义还要做得更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