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几日:那年那月那记忆

    山间几日:那年那月那记忆 (第2/3页)

。两长排户户相依的人家形成两条长龙,中间有一条街道,接道两边,门对着门。这样,便是一个村子。村子中的人家排列整齐,不会有半点拥挤的感觉,不像这城市,人全挤在鸟笼子一般的楼房里。

    山中人家,每一家的房子都各在一处,没有围墙,树是屋的天然屏障。各家稀稀落落散布在不同的地方,有点“鸡犬相闻,难得一见”的意境。

    朋友家的屋子左侧有一片竹林,竹林中有一条小流。那水,有碗口那么粗,常年不断地流着。看到那竹林,那细流,我会想:

    在此处,月夜,难以入眠时,听涓涓细流的歌唱,这天籁之音,肯定是一种享受。

    屋子前面一块很大的平地,是院子。院子一分两半:一半摆放的是收回来的玉米棒子;一半是黄豆杆子。院子的周围,是各色的树。

    白天,朋友带我去看山、去找寻他童年的足迹。

    山中多水,这里便多水田。陕西南部的这一带是以稻米为主食的。一方方整齐的稻田里,除了割完稻子剩下的稻茬,一片光秃秃的。行走中,偶尔能见一方藕塘。塘中的水已经全干,剩下的是残荷的叶子,在塘中横七竖八地斜卧着。

    朋友说,这时的藕最好吃,又嫩又脆。正说着,听见前面一片爽朗的笑声,朋友领着我走了过去。

    在离藕塘不远的那条河边,有很多人:洗衣服的村妇,洗藕的男子……那刚从泥里出来的藕,一经水洗,便完全变了样,白白的,一节一节,就如同少女的玉臂。朋友过去为我讨了一节,这藕便留在了我的记忆里。那清甜、那鲜嫩、那爽脆……至今思来,仍不免流涎。

    有水必有桥,看见好几座水泥桥,没有特色,也就都没怎么在意。走着走着,忽然看见了一座竹桥。为什么叫做竹桥呢?因为那桥的桥面全是用竹板做成的。其实,我也可以叫它做“吊桥”,因为除了桥面两边防护兼提吊的铁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